2023/06/06 白雪村
霞山線鐵道~D3
▲霞山/2400m
白雪村/1600m
07:00 巨樹營地
07:10 霞山
09:10 稜線岔路口
10:30 白雪村(午)
13:40 稜線岔路口
14:10 南鞍營地
17:20 新高口
生機勃勃的巨樹森林,在晨光中展現殊異的樹形
無與倫比的巨大樹幹,樹冠張揚的向天空伸展,真是難得一見
(07:00)矮箭竹坡裡難得的平坦空地,便是這二天紮營的小營地
(07:10)離開巨樹營地,上行幾分鐘就又回到霞山/2400m
回程的霞山北稜線,同樣也是巨樹密集區
順稜北返,箭竹掩徑,巨木參天,彷彿走入大觀園,讓人眼界大開
林間大平台,巨樹環伺,綠野仙蹤,停下腳步,卸包休息,沉浸在巨樹森林的懷抱裡
兩天前經過時,因霧氣瀰漫,森林視野有限,今天陽光明媚,森林充滿朝氣和驚奇
巨木倒下後幻化成一隻樹獸,守護著這片霞山森林
貼近巨樹旁,眼球沒有不被征服的,讚嘆大自然的神奇
枝椏像舞孃一般的舞動著,曼妙的森林似乎奏起華爾滋
前天迷霧裡看見的晚禮服樹,原來是一片拖曳的樹根
迎賓巨樹,守著窄門,出入霞山要有儀式感
經崩坡,坡面傾斜而平整,似乎是穩定的斜坡
稜線西緣而行,林隙間眺望脈脈山、雞子山
另一處較危險的崩坡,先橫切到乾溝處,再藉由細繩接回步徑
狹葉七葉一枝花
(09:10)回到霞山線鐵道,在二棵樹根相連的大樹附近,卸下重包,輕裝前往白雪村
越過霞山北稜,右側山凹間有個看天池,池水看起來並不好
垃圾由山坡上傾瀉而下,或許曾有工寮或鐵道站設置於此,步徑就在垃圾堆右側往下走
腰繞2408峰南坡,因溪谷向源侵蝕,造成山坡崩落,土石滑動,步徑常遭掩埋
經松林,步徑稍好走一點,但還是難掩碎石崩坡的事實
接上翻越2408峰的主線步徑,岔路口有寬大空地可休息
呂宋莢蒾
一路輕鬆順稜而下,東望石水山、石山
攀爬在柳杉上的火龍果,已被移除,棄之於樹下
蕨類覆蓋整片山坡,或許曾是墾地或果園,廢棄後,才演變成蕨海景觀
化香嶺,樹林乾淨得異常,連落葉都非常稀少
化香嶺後,步徑東折下切,陡下260公尺,兩旁皆是柳杉林,抵白雪村前有竹林
(10:30)抵達失落的白雪村/1600m,見二間較完整的房舍,是村辦公室和衛生所
進入白雪村,會先看到草地上用來曬愛玉的長竹架
老梅樹下的破敗房舍,簡直走入神隱少女裡的奇幻廢墟
正面是拼裝的木板牆,房舍相當簡陋,特別有蕭瑟滄桑的氛圍
舊器物一一被擺放在架上,供遊客懷舊追憶,不過,也見新來的鋁罐混在其中
屋內架高的竹床,鋪上幾片木板,勉強可供夜宿,至少能遮風避雨
屋簷下以各式容器,來承接雨水,白雪村目前已無水源,需下到博博猶溪取水
剝落的「石灰壁」,可看得見內層由竹蔑片編成的「小舞壁」,是日式木造建築的牆壁工法
屋頂洞開的樑柱上,攀爬著愛玉藤
屋後廁所,已有蹲式馬桶和小便斗,看起來衛生環境很好
吳鳳鄉山水村1號民宅前,大門兩側同樣是以木板釘成,門口擺了一張長板凳,長板凳上擺放了一些生活器物
樟腦詰所,也就是收納樟腦的辦公室,白雪村之所以存在,早期就是以採樟製腦為主要的經濟活動
敞開的辦公室,拉門已被拆除,緣側放著一台老式收音機,一小缸的雨水,還有散亂的玻璃瓶
樟腦詰所前,高大的樟樹上,攀附著愛玉藤,採摘愛玉子就得靠長梯了,長梯就放在樟腦詰所裡
愛玉藤已長到樹冠層了,這棵高大的樟樹,提供愛玉藤生長的環境,幸運的沒有被砍伐
仰望愛玉藤植株,目前並無愛玉子果實,長橢圓形的新葉泛著紅嫩,是我對愛玉藤的認知
東邊的樹林裡,也有愛玉藤,屋舍旁的開闊地,長出黑星紫金牛等小灌叢,可能是廢棄的菜園
有好多熱血山友,背負重裝到白雪村露營,後頭的樹林是一片平坦的營地
在樹林下的腐木旁發現高士佛上鬚蘭
在竹林前的一棟民宅,血藤纏繞成蔭,結了好多的果莢
焗腦用的土灶大鍋,見證了白雪村因採樟焗腦而興盛,也因樟腦產業的沒落而成過往
特賣會場,賣拖鞋,送唱片,完全零碼,白雪村限定
老梅樹下掉落不少青梅,酸澀卻止渴,每當隆冬花開時節,梅花如雪花片片飄落,這也是白雪村被匿名的由來
回程是上坡路,還好是輕裝,沿途大致是柳杉森林
山坡上的巒大蕨海,青翠盈野,視野開闊
東邊可眺望南玉山,山谷中的博博猶溪,是距離白雪村最近的活水源
回到化香嶺,觀察林下毬果狀的落果,是化香樹的果實,難怪要叫「化香嶺」
稜線上多台灣二葉松,林蔭下沒什麼野草灌叢,相當清爽乾淨
回到腰繞岔路口,堆放枯枝以為障礙,因非傳統路線,又多鬆滑的崩坡,雨後慎行
有三處較大崩坡,土石鬆動崩滑,雨後步徑常遭掩埋,也沒有拉繩可確保
(13:40)越稜回到霞山線鐵道,置放背包處有一粗大無比的樹頭
霧氣飄蕩的霞山線鐵道,高大的柳杉林迷離而幽暗,矮箭竹叢裡的螞蝗蠢蠢欲動
(14:10)經過昨夜的一場大雨,營地變成水漥,在南鞍紮營還是要慎選地點
回程感覺特別漫長,有跨不完的溪谷,有繞不盡的崩坡,望著溪澗流水,感慨霞山無水的窘境
(17:20)趕在太陽下山前出新高口,以三天兩夜的時間,完成南霞山荒野之行,及白雪村朝聖之旅
後記:
1.白雪村,門牌上寫的是「水山村」,坐落在海拔1600公尺的臺地上,因採樟焗腦而形成的小聚落。吳鳳鄉於民國78年,正名為阿里山鄉。
2.原本規劃要在白雪村露營,但考量要背負重裝陡下800公尺,隔天還需再重裝陡上南鞍營地,加上白雪村無水源,還得下切博博猶溪取水,因而作罷。
3.前往白雪村,傳統路線是由南鞍營地翻越2408峰而下,此行走霞山線鐵道,由稜線腰繞2408峰東行,因地形破碎多崩坡,雨後路線可能不明,宜慎行。
4.霞山巨樹並沒有太多的介紹,實際走一遭絕對值回票價,一般山友都著重在霞山的三角點,霞山無展望,其實沒什麼好說嘴的,高度(2400m)還不及2408峰,巨樹才是霞山之寶,值得多花點時間佇足欣賞,而不要只攻山頭就下山。
5.阿里山三霞:北霞山/2472m,霞山/2400m,南霞山/179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