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7 那結山
復興三尖~D1
▲那結山/那是山/1520m
09:20 瀑布水源
10:30 主稜岔路口
11:40 那結山
12:50 主稜岔路口(午休40分)
15:10 嘎色鬧登山口
驅車前往嘎色鬧部落登山口,產業道路盡頭前有鐵皮工寮
轉彎處即見寬大的那結山登山口,斜對面的草地可停3~4輛小車
進入桂竹林小徑,兩旁密生蕨類
爬上濕滑的小岩壁,開始走水管路
過了桂竹林,森林植被更加茂密,彷彿進入原始林裡
越稜處為獵人營地,釘有黃色防迷牌,北側林子裡有大樹
地面見營火遺跡、一包精鹽,空保特瓶
緩坡的腰繞路,遇大倒木,改道由左側繞行,有條不明顯的小岔路勿入
越過幾處小澗,步徑上有水管伴行,兩旁長滿巒大樓梯草,環境相當潮濕
來到水源地,雨後水量豐沛,野瀑美景天成,可能是雨後限定的景觀
水源地前,二只廢棄的白鐵水塔,倒臥路旁
瀑布水源的下緣,接上兩條黑色的水管
溪流往下,形成飛瀑,再匯入奎輝溪,沿途水聲淙淙
上行進入闊葉森林,底層植被密布,蕨類特別茂盛
上支稜前,有二處較寬平的林間空地好休息
發現一株單囊齒唇蘭
板根狀的櫟樹,可能是杏葉石櫟,地面留下許多小動物吃剩的果殼
上支稜,沒想到會是瘦削的岩稜地形,濕滑攀爬,顯得吃力
稜脊尖銳的岩稜,採側邊繞行
再上稜脊,岩坡濕滑,需靠拉繩並借助樹根
突然前方晃動,定睛搜索是貓頭鷹,站在暗處幾乎看不見牠
是一隻黃嘴角鴞,大大的眼睛注視著我,讓我想起在塔達芬營地,那隻叫整晚的惡鳥
盤根錯節的樹根,拉繩陡上,都還沒走到那結山前,就先來熱身一下
越過稜脊,步徑切換到岩稜右側後,再次攀升上稜
岩壁間的圓葉裂緣花,花期已過,結果中
上到主稜,寬廣的T字路口,是沿途最適宜的休息區,左側往北橫的登山口,取右岔續往那結山
主稜步徑很好走,只是在過鞍部後,即迎來連續的樹根拉繩路,壓軸大戲熱映中
爬升一段後俯瞰來時路,垂落而降的山徑,恐怕下山將面臨考驗
稜線上的杜鵑林,粗壯傾斜的樹形,扭曲擺動的枝條
橫在稜線上的老杜鵑,枝幹活脫脫的像一條長蛇
裸露的台灣杜鵑根系,提供攀爬的必要助力
巨岩成三疊,是另一波挑戰刺激的開端
樹根被淘空的迎賓樹,穿過那結山之門
第二疊巨岩,巨大得無法拍出全貌
採左下再迂迴往上攀爬
台灣杜鵑林,總以婀娜多姿的樣貌示人,卻也多長在危稜之巔
第三疊巨岩,岩壁潮濕佈滿青苔
濕滑的岩坡,連續的拉繩,是登那結山的具體寫照
上頭的樹根錯雜,是阻力還是助力,看得心都糾結了
最後一哩路,峭立的魔王級岩壁,還好有樹根、拉繩,使盡全力的上拉,大跨距的上蹬,那結山就在上方了
看到最後的這段峭立岩壁,以攀登難度而言,那結山已贏得「復興三尖」之首
刺激破表的爬上岩壁頂,發現並無基石,或許有些失落,其實三角點的位置,只需再往後走幾步
那結山/1520m,山頭有一塊凸出的巨石,整個基石座就放在巨石旁
那結山/那是山/二等三角點,腹地不大,林木密集,並無展望
前後巨石間的小山坳,可通往水田林道登山口
回到前端的岩頂,綁繩處為展望點,可惜氣候不佳,還飄起霧雨來,趁早下山比較安全
山蘿花,半寄生直立草本,僅生長在那結山前端岩頂周圍
回程下探,陡壁直下,真的會頭皮發麻,要不是有樹根支撐、拉繩輔助,真不知該如何下去
一段緩稜的杜鵑林,不見樹根,沒有拉繩,方有餘裕的心思,欣賞台灣杜鵑多變的樣貌
才下個坡,窄稜上的崎嶇路,不得不回過神來,專注的踩穩每一步,才是安全下山的不二法門
出那結山之門,陡下濕滑的樹根路,半步都不能輕忽
濕滑的稜線山徑,總會領悟「上山容易下山難」的道理
回到主稜岔路口,才能安心的吃午餐,隨後雨就下了
回望那結山的主稜步徑,幽暗又起霧的森林,籠罩著詭譎的氛圍,還是快下山去
穿雨衣下山,竹節蟲不知何時搭了順風車,爬到肩膀上,停下腳步讓牠回歸山林
後記:
1.經羅馬公路往嘎色鬧部落,循「那結山露營區」的指標進入產業道路,再次看到「那結山露營區」的指標時,需直行不轉入露營區,產業道路盡頭前有鐵皮工寮。
2.復興三尖:那結山/1520m/單程3公里、復興尖山/1852m/單程3.7公里、夫婦山/1870m/單程1.9公里。
3.那結山登山口:北橫大灣橋頭登山口、北橫內奎輝部落登山口、新竹尖石鄉水田林道入口、嘎色鬧部落登山口,嘎色鬧部落的海拔最高,路程最短也最陡。
4.下山換衣物時才發現螞蝗上身,抓了十幾隻,尤其是雨鞋上最多,雖然沒有被吸血,但還是討厭抓螞蝗的感覺。
5.在民宿清洗髒濕衣褲時,竟然又在雨褲上發現三隻螞蝗,這要怎麼睡得著呢?背包上或許也有?到底有幾隻偷渡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