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0)
步道沿著運材鐵道的原路基而行,留下舊軌道,鋪上碎石子,搖身一變,成為老少咸宜的步道。
在二條鐵道中間設置休息椅,左軌道是碎石步道,右軌道則保留原貌。
每100公尺,立有里程柱,這條古道風情,其實就在鐵路的魅力。
步道穿行在森林裡,兩旁都是紅檜人造林。
步道旁遺留有伐木時期的樹頭,及倒木。
魚鱗蕨,羽軸與葉軸幾呈垂直,最基部一對羽片全長,約等於葉軸的長度,整張葉片像個正三角形。
稀子蕨,在葉軸表面經常會長出一至數個不定芽,是其最明顯的特徵,其不定芽在野外求生時可熟烤食用。
伐木後的樹頭上,長出了二代木!
鐵道轉輒器,轉換火車行進方向的道岔,是鐵道的重要遺跡。
從筆直的樹縫間窺伺,太陽已西斜,台語說的「日頭落山」,在這裡太陽是真的要下山了!
第二段鐵道木棧橋遺跡,有幾根枕木因腐朽而斷落。
步道透空處,還可眺望遠山浮雲,景色絕美!
今日的太平山處處見雲海,來太平山還是要有好天氣,才能欣賞不斷上演的美景。
鐵道捱著山坡,步道改下溪谷通行,由溪谷仰觀鐵道,自有不同風情。
木棧橋下,一泓清泉,細流涓涓,水聲泠泠,舒心滿懷。
(16:10)
疊石親水區裡,遊客三五成群,步調緩慢的浸淫在這方小天地。
見晴古道上唯一的巨木,因空心失去砍伐價值,幸運的保存下來。
側觀這株扁柏巨木,小苗找到了生存點,與母樹相依,形成二代共生。
過溪澗,鐵道損毁中斷,有拱形鐵橋可通行。
拱形鐵橋通過一處峭壁,峭壁上掛著一絲細流,卻有摧枯拉朽的爆發力,否則鐵道不會不見了。
再過一段堅固的鐵橋,鐵橋固然堅實,方才搖晃的感覺猶在。
轉個彎,竟然還有一條單索大吊橋,前面的吊橋只是小體驗,這座可是挑戰級的大吊橋,旁邊沒有步道可通行,想通過就一定要走過這座吊橋。
出步道口,景觀台前還有不少遊客,流連在夕陽的餘暉裡,盡覽崢嶸的聖稜線,尤其是突兀的大霸尖山,最是特出。
1.離開山毛櫸步道後,可以在翠峰湖步道口上個廁所,順便洗刷鞋上的泥巴,再驅車下山,過太平山莊後,路邊有一處停車場,就是見晴古道。
2.見晴懷古步道係由原長5.5公里「見晴線運材軌道」部分路段整建而成,步道原長2.35公里,因部份路段崩塌僅開放至0.9公里。
3.見晴懷古步道,海拔1,890公尺,全長0.9公里,步道口位於太平山公路23.1K處。
Google地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