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4 聖母山莊 走 三角崙山
三角崙山 標高1,029公尺 三角三角點 小百岳
我的路線:
停車場 ↹ 五峰旗瀑布 ↹ 聖母朝聖地 ↹ 通天橋 ↹ 聖母山莊 ↹ 三角崙山
(08:10)
五峰旗風景區的停車場,有優良級的公共廁所,等準備妥當了,沿著溪畔的行道樹前進。
得子口溪親水公園,草坪廣闊,綠草如茵,是休閒野餐、散步戲水的好地方。
五峰旗風景區遊客中心前,有一座「五峰探祕、三瀑尋幽」藝術品,意象寫實,容易理解。
循指標向前,右側是即將完工的溫泉湯屋?旅店?商店?
中國鳶尾,花紫藍色,中脈上有不規則雞冠狀附屬物,浪漫吸睛,賞心悅目。
(08:15)
柏油路盡頭,經小廣場,走入人行步道。
攔砂壩擺了不少「大砲」,鳥類攝影師正靜靜的守候河烏(?)的出現。
枯水期的得子口溪,水量不大,仰望山頭,聖母朝聖地即位在山腰處。
循瀑布的指標,拾級而上,經商店街。
商店街的盡頭接五峰旗瀑布的步道。
香楠,台灣特有種,新葉鮮綠,花序與花被片密被短毛,是做線香與蚊香的主要原料。
------ 五峰旗瀑布 ------
(08:25)
過小橋,轉個彎,即抵下層瀑布,五峰旗瀑布容易親近,一早便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健行攬勝。
石階向上,五峰亭的後方,即是中層瀑布。
中層瀑布,瀑高約30公尺,在觀瀑平台練功、打坐,吸收負離子,調和身心,不失為養生之道。
前往上層瀑布,因步道崩坍封閉,順著左側小徑,接產業道路。
(08:35)
途中會經過位在高臺上的聖母朝聖地。
階梯口的碑文上,記述著聖母朝聖地的「奇恩異寵」典故。
山牆下的杜鵑花姹紫嫣紅,山櫻已萌發新葉,捎來春的訊息。
------ 聖母朝聖地 ------
聖地占地廣闊,群山圍繞,天壇造型的天主堂,藍瓦白牆,造形搶眼,莊嚴肅穆。
天主堂前的廣場,標示著海拔168公尺,晴朗時可眺望礁溪街區、蘭陽平原及太平洋。
遠觀左側的山嶺間,一道白練懸垂,應是五峰旗瀑布的上游高瀑。
聖母洞裡的聖母像所在位置,即是「奇恩異寵」典故中聖母顯相的位置。
圓弧造形的天主堂,裝潢以原木為主,簡潔而明亮,莊重且神聖。
活動區裡環境雅緻,外牆上爬滿了爬牆虎,主要提供朝聖者住宿、靈修。
由後方小徑出聖母朝聖地,續行產業道路。
俯瞰聖母朝聖地全景,背山面海,圓頂的天主堂尤為氣勢宏偉。
落地生根,花萼鐘狀,花序下垂,如一盞盞的小燈籠,耐旱性強,長在水泥駁坎上。
過聖母朝聖地,水泥路斷斷續續,然而寬闊好走,景色宜人,健行者多。
擋土牆上爬滿了伏石蕨,翠綠盎然,宛如人工造景。
(09:00)
一水休息站,諸多遊客聚集休息,高分貝的談笑聲,略感聒噪不適,續行。
枯木林,可能是集體染病而死,光禿的枝幹,底層演替為草生地。
一水休息站過後,路面為土石路,路況好走,更趨自然。
竹林雅徑,和風徐徐,清爽舒適,空氣清新。
申跋,三出複葉,佛焰花序,外被白色條紋,先端卷曲。喜生陰濕的環境,全株皆毒。
道路上,野溪漫流,夏日裡掬一捧清泉,定能洗滌暑熱,更能體驗親水野趣。
林木夾道,清爽幽靜,遠離喧囂,信步而行,是健行的好地方。
整治後的邊坡,以木頭和岩塊修築,採用生態工法護坡。
大樹參天,蕨類叢生,相思林裡,林蔭森森。
崩坍地,曾是高繞險坡,經護坡整治,已長出綠草,不過受傷的大地,還待時間復原。
------ 通天橋 ------
(09:35)
產業道路的終點,通天橋休息站裡,遊客群聚,人聲鼎沸,好不熱鬧,完全沒有落腳處,續行聖母登山步道好通天。
聖母登山步道的標示樁,由兩塊豎立的木料組成,中間橫切鏤空,形成十字架意象。
山壁上有一座小聖母亭,亭子裡有聖母像,眷顧著熙來攘往的人群。
聖母登山步道,沿溪側修建,即刻進入水森林。
樹頭上山蘇盤據,底層密覆冷清草,空氣中佈滿負離子。
溪水款款而流,泠泠作響,山谷間充斥水流樂音,悅耳動聽。
沿溪行,疊石小瀑,一路相伴,水聲潺潺,清涼舒暢。
流水淺唱,鳥鳴悠揚,令人心曠神怡,不覺俗念頓消。
水流聲漸行漸遠,轉為悶熱,上坡路苦,汗流浹背,涼亭(0.7K)是最佳的休息站。
取水小平台(1.0K),步道上的露出水管,清涼的山泉湧流,對口乾舌燥的遊人而言,無疑是最大的福音。
風衝矮林(1.4K),強勁的東北季風,常年的吹襲,造成林木矮化,解說牌上稱之為「抗風小巨人」。
再往上走,就是一望無際的箭竹草坡,視野開展,毫無遮蔽,遇到烈日晴空,肯定倍感艱辛而令人難以消受。
佛氏通泉草,在箭竹林的山壁間,成片綻放,淡紫小花,惹人眷戀,是北部低海拔常見的小野花。
初春時節,陽光和煦,200公尺的草坡小徑,蠻適合這個季節健行,沿著步道走向稜線缺凹處。
越過稜線缺凹處,大水池即映入眼簾,上方的觀景平臺,則被稱為「聖母峰」。
右側水泥步階往內走,公共廁所後方的山坳處,就是聖母山莊。
廣場空地上,巴瑞士修士的紀念銅像,和聖母像並列,感謝他草建聖母山莊及修築巴唐古道。
------ 聖母山莊 ------
(10:55)
聖母山莊裡已擠滿人群,休息、用餐,喧嘩、么喝,好像開嘉年華會一般的喜悅。
台灣蛇莓,匍匐狀生長,三出複葉,葉鋸齒緣,小花黃色具長梗,果實像迷妳小草莓。
傅氏唐松草,三出複葉,葉形萌狀,花莖細長,白色小花像團煙火,喜略潮濕的環境。
「聖母峰」,是天主教徒上山朝聖首選,無法親臨世界第一高峰的「聖母峰」,就來登頂這座也稱為「聖母峰」的小山丘,過過癮。
登頂的階梯旁,曾有十二幅耶穌受難的苦路浮雕,現今多有毁損,因而這條朝聖路也稱為「苦路」。
------ 聖母峰 ------
(11:00)
站在高崗上,360度環形視野,展望絕佳,山巒起伏,峰峰相連,波浪草坡,稜脊分明。
仰望三角崙山,草坡無邊;遠眺雪山稜脈,綠樹無際。
俯瞰聖母山莊、聖像廣場、大水池,呈帶狀分布,座落山坳間,可避開東北季風的吹襲。
水泥平臺中央,立著耶穌受難的十字雕像。
觀景平臺的盡頭,有一條沿稜脊而行的越嶺小徑,可通往烘爐地山,看來驚險。
眺望聖母山莊,上方稜脊也有一條小徑,即將前往三角崙山。
回聖像廣場,經聖母山莊,前往三角崙山的步道,因侵蝕嚴重,正在整建中。
登上新建步道的高點,回望聖母山莊、聖像廣場、大水池,及觀景平臺的「聖母峰」。
山寶鐸花,黃花筒狀鐘形,1~3 朵著生於枝條頂端,植株乃春天限定的臺灣特有種。
稜線岔路口,山徑垂下一條拉繩,這是一段急陡的斜坡泥土小徑,沒有拉繩的助力,恐怕難以攀登。
稜線上的風衝林,樹葉稀疏,對抗東北季風的摧殘,樹葉被刮掉了,看來景象蕭條。
台灣菫菜,具走莖,花距長,葉闊心形至圓形,花色紫白帶暗紫條紋,基瓣最長,中間微凹。
(11:35)
三角崙山東南峰,有山字森林三角點基石,位在稜線上的箭竹林山徑上。
三角崙山東南峰,展望良好,俯瞰聖母山莊週遭地貌,眺望聖母峰山稜伸展的山巒。
再次穿越風衝林,隨稜線上下起伏,行走於箭竹林間,稍有泥濘,大致好走。
------ 三角崙山 ------
(11:45)
抵三角崙山,也是台灣小百岳,地處新北市和宜蘭縣的交界。四周芒草、矮林遮掩,反而展望不佳。
宜蘭天南星,鳥足狀複葉,花序軸向前端略變細,先端圓棒狀。
原路折返,陡稜難下,拉繩遞降,偶有腳踢落石,彼此距離不宜太近。
下至稜線岔路口,換另一批山友上山,攀登三角崙山實非一般遊客造訪之地。
稜線岔路口,另有小徑(巴唐古道),可回到通天橋,聽從前輩的建議,此刻下山不宜走古道。
雲霧飄渺中的聖母山莊,幻化為超凡入聖的境域。
(12:25)
返回聖母山莊,由於遊客眾多,用水需求大,裝設了五只白鐵水塔。
聖母山莊裡頭,有通鋪,並鋪設木質地板,另外佈置聖像及十字架,這在台灣山屋裡算是獨樹一格,絕無僅有!
越過山稜缺凹下山,正午的陽光耀眼,曝曬嚴重,撐把陽傘是最佳選擇。
(13:20)
回涼亭(0.7K),依舊是人群聚集,路過。
出聖母步道,通天橋休息站裡,有水源、有廁所,環境美、氣氛佳,不過座位有限,得提前卡位。
(13:00)
歇一水休息站,亮葉朱蕉熱情如火,粉色杜鵑宛約迷人,坐下來休息歇腿,享受短暫的清靜。
登桂林峰休息站,位處高臺,桂花飄香,隱密藏私,鬧中取靜,可謂別有洞天。
返聖母朝聖地,遠遠的就看到高瀑懸垂。路旁的一句警語,頗能發人深省。
南美朱槿,葉鋸齒緣,花瓣不開展,花蕊伸出花冠,花朵鮮紅向下。
瀑布區岔路,右下停車場。倒木樹穴裡,塞滿了遊客隨手摘取的紫花酢漿草。
產業道路口,擺放三角錐,顯然是未開放遊客車輛上山。
得子口溪緩流處,有怪手停靠溪畔,整治工程施工中,這處溪流淺灘,停車便利,也是遊客親水的好地方。
攔沙壩裡的鳥類攝影師,依舊聚精會神的守候著,想拍攝一張滿意的鳥類生態,可得有很大的耐性。
親水公園,草坪上遊人如織,熱鬧非凡,蹓狗、戲水、運動、休閒,吸引遊客來此歡渡時光。
(14:45)
收費亭有收費,真想洗個澡,泡個湯再離開,可惜時間不允許,回台南之路可漫長。
後記:
1. 五峰旗風景區的收費停車場,大車100元,小車50元,機車20元。
2. 到聖母山莊的路程,可略分為二:前段4K緩坡寛闊的產業道路,後段1.6K陡坡日曬的登山步道。
3. 聖母登山步道最後的200公尺是箭竹草坡,在夏季會是一大考驗,高度曝曬,毫無遮蔭,得注意防曬,適時補充水分。
4. 蘭陽五大名山:阿玉山(H1,420M)、烘爐地山(H1,166M)、大礁溪山(H1,161M)、三角崙山(H1,029M)、鶯子嶺山(H943M)。
5. 聖母山莊,目前由羅東林管處管理修建,以避難山莊的形式,提供山友過夜、休息。
6. 巴唐古道,是早期登聖母山莊的小徑,由巴瑞士修士與唐傳和先生所開闢,如今聖母步道建完成,巴唐古道似乎已功成身退。
7. 攀登三角崙山陡峭陵線,最好能保持單線上下,以策安全,雨季不宜。
8. 三角崙山東南峰,海拔1,000公尺,森林三角點,可以俯瞰聖母峰、聖像廣場及山巒群峰。
我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