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4 女乃山
◆◆台南縣永青山岳協會◆◆
▲ 女乃山/女仍山/804 m /三等三角點/小百岳
我的路線:
伊屯橋 ↹ 第一溪谷 ↹ 第二溪谷 ↹ 乾溝溪 ↹ 反射板 ↹ 女乃山
(09:00)遊覽車停在南迴公路463.5K,女乃山咖啡屋前的巨石,寫著「女乃山」並畫上一杯咖啡
過伊屯橋,朝右前方的產業道路前進,空地旁擺放不少大型盆栽
經過幾戶民宅,引來狗兒不悅,狂吠不已,可能人多勢眾,狗兒沒敢衝過來
雞屎藤,潔白的花冠筒,好像一根根的棉花棒,雖然全株有雞屎的臭味,只要不去揉牠,還是蠻值得觀賞
沿著石板步道上行,斜坡道右側有粗繩護欄
石板步道的盡頭是陡坡,陡坡上有一條大氣的粗繩
通過陡坡,接上產業道路,取右行,路徑寛大,路況良好
遇岔路,直行之路較寛但沒步條,取左側有綁步條的步徑
步徑只容一人通行,有幾處碎石坡及坍方處
越往裡走,越發原始,步徑兩旁長滿植被,尤其是姑婆芋
前有一條溪流(楓港溪支流)橫阻,隊伍再度慢了下來,隊友們正待過溪
------ 第一溪谷 ------
(09:30)下切溪谷後,隨即攀上,岩壁下方有一灘活水,水源純淨,回程可在此停留,泡茶聊天
沿溪右續行,幹花榕形成板根,平坦的步徑旁多姑婆芋
疏花魚藤,垂掛山徑,顯露U形微笑,藤蔓粗大如纜繩,是原始森林裡的盪鞦韆
------ 第二溪谷 ------
(09:40) 再遇溪流,是剛才過溪的上游,溪床乾枯,除了幾處水窪外,亂石雜陳、枯木橫阻,景緻荒蕪
沿溪溯行,溪谷寛廣,鳥鳴幽靜,蠻適合團體休息,可惜獨缺水源
野生的毬蘭,在右側巨岩上匍匐伸展,未開花時,毫不起眼
溪床裡大小岩塊錯置散亂,偶見疊石為記,指引方向前進
溪床中橫著一條粗繩,權當止步線,由右側步徑離開溪谷
溪畔步徑旁,有二、三棵壯碩的茄苳樹
溪床中央有兩棵大樹,特顯突兀,猜測是生長環境遭受土石流沖刷
------ 下段拉繩區 ------
(09:50) 出現長拉繩,宣告著女乃山長陡坡的開始
針刺草,好久不見,隊伍卡在陡坡上,趕緊照一張相
陡坡林裡一棵被榕樹纏繞的巨木,像個高大的巨人,佇立在林間深處
過下段拉繩區,步徑平坦,林間靜謐,是女乃山最舒服暢行的一段
九節木充斥步徑兩旁,就愛這樣的陰涼環境
冷清草,花開葉腋,簇簇白綠,雖非嬌艷,倒還清秀
------ 乾溪溝 ------
(10:00)乾溪溝往上,溪床乾涸,岩盤裸露。雨後的溪溝,肯定別有一番風貌,相對的風險可能大些
前方岩石羅列,坡度漸陡,上溯難行,改由右側陡繩上切
由乾溝溪右側上行,不久即再度與乾溝溪交會,俯瞰乾溪溝,呈峭壁狀
橫切乾溝溪,森林茂密,林相雜亂,蕨類密生
------ 上段拉繩區 ------
(10:20)急陡坡,連續陡上,拉繩一條換過一條
仰望天空的位置,拉繩一路到稜線,隊伍一字緩升,極度喘息,已無話語
上稜,回望還在與拉繩奮鬥的隊友,大家已噓累累的喘不過氣來
在雜林中奮戰過久,有些幽閉感,向陽邊坡迎來視野,綠野藍天,清風拂面,眼前的山嶺,應該是雙流森林遊樂區裡的帽子山!
平緩的山稜線,景觀為之一變,森林裡掛滿了附生植物,尤其山蘇為多,底層植被則以冷清草、馬藍、蕨類等為主
植被幾乎掩蓋整片稜頂,地表潮濕,野草盎然,九芎總是長在深山裡
山稜西緣,可眺望楓港溪出海口,湛藍的臺灣海峽與碧藍的天空連成一片
朝西南望去,是綿亙的里龍山、北里龍山連稜山脈
續行,步徑泥濘,灌叢密集,間有倒木、橫木阻撓,還好選在冬日上山,至少避開了螞蝗的偷襲
緩坡向上,再次回望楓港溪溪谷風光,台9線(南迴公路),傍著楓港溪一路向東蜿蜒
朝北眺望,山巒疊嶂,目光聚焦在最遠處的南、北大武山連稜
步徑草長濕滑,還好今天是個艷陽天,不至於太狼狽,若是雨天前來,肯定要對女乃山打個大XX
遍地落花,仰頭樹稍,灌木高大分歧,原來是尾葉山茶
尾葉山茶,白色小花,花柱細長,是台灣原生種的茶樹,由於葉端尾狀細尖而得名
長的比人高的白背芒,遮蔽視野,在芒草叢裡穿行,得小心提防,別小看芒草,可是割人無數
------ 反射板 ------
(11:00)女乃山最明顯的地標~反射板,遭強風吹垮,鋁板東倒西歪斜靠在鐵架旁
由反射板至三角點還有幾分鐘的路程,路況大致良好,倒是步徑迂迴曲折
山林投(山露兜),葉緣具刺,成群聚生,在稜線上形成一道無法突破的綠籬防線
續行約七、八分鐘後看到台灣芭蕉林,鑽出灌叢,柳暗花明
------ 女乃山 ------
(11:40)女乃山三角點,基石四周被踏出一圈圓形腹地,大家環繞著基石,席地野餐
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強烈冷氣團過境後,女乃山頭曬太陽、吃熱食,全身暖和,舒暢無比
金花蟲的成,外型小巧玲瓏,惹人憐愛
尾葉山茶,可說是得天獨厚,成群聚生在女乃山稜線,數量頗多
(12:00)提前下山觀賞女乃山的豐富林相,長果藤,綠色的花苞前端膨大呈奶嘴狀,果實細長線形,幾乎著生在每一棵灌叢上
台灣野牡丹藤,花多數頂生,成串下垂,漿果球形紅艷,主要分布於恆春半島,不同於園藝種的多花野牡丹藤
姑婆芋,綠色的佛焰苞,塊莖、花序及汁液皆具毒性,應小心避免誤食
筆筒樹,高大翠綠的樹蕨,面臨疫病的浩劫,枯死斷頭的舉目皆是,不免擔心筆筒樹會從臺灣滅絕
桃葉珊瑚,直立灌木,圓錐花序四瓣頂生,雌雄異株,多見於南部山區
桃葉珊瑚成熟果實,色艷如珊瑚,狹長的葉如桃?覺得有些牽強
腺萼馬藍,莖分歧,花淡紫色,花萼密被腺毛
波氏星蕨,具匍匐莖,褐色鱗片,孢子囊群圓形,散生在葉軸兩側,葉緣波浪狀
烏來麻,莖有縱稜,果序托透明,瘦果細小,常附生在樹幹上
鵝掌柴(江某),掌狀複葉,形狀像鵝掌,是早年製作便當盒、火材棒、冰棒棍、與木屐的樹種
金新木薑子(佛光樹),離基三出脈,葉背具金色絨毛,是優良的庭園植栽
扁球羊耳蒜,頂生二葉,花穗下垂,花色透綠,假球莖扁平,原始林裡的附生蘭
細脈赤楠,葉兩面光滑,先端尾狀漸尖,側脈不明顯,僅見於恆春半島
假菝葜,葉先端短尖,繖形花序3~7個,具疏鉤刺,離基三出脈,葉鞘長不到葉柄一半
沿途欣賞植被花草,擔誤了不少時間,回到拉繩區,開始陡下
土石陡坡,容易踩落滾石,最好間距離遠一點,會比較安全
細葉麥門冬或高節沿階草?一叢一叢的長在步徑旁
下乾溝溪的這段陡坡,雖然不長,然拉繩不穩,踏點不明,是路程中較難走的一段
這株藤蔓,盤了幾圈,怕被牠溜了,綁上拉繩以固定
勒勒等的粗大拉繩,根本就是拔河繩,未免太大材小用了
(13:50)下到溪谷,發現對岸有一株生機盎然的筆筒樹,附近的大筆筒樹都已枯死了,總算看見希望
順溪床而下,枯水期裡,流水皆成伏流,低窪處才得見水潭
岩石上、水潭裡,烏心石的花瓣飄落,空氣裡嗅得淡淡清香
回到第一溪谷,時間尚早,領隊要大家先在此歇息,泡茶聊天,偷得浮生半日閒
山壁裡汩汩滲流的山泉水,是最甘甜的純淨水源,盛裝泡茶,茶香水甜
岩壁經長期浸潤,呈現紅棕色,或許含有某種礦物質吧!
溪水往下沖刷出一泓清潭,當下的涓涓細流,悄然入潭,纖細婉約,清秀可人
回程經碎石坡,碎石很容易滑落鬆動,下坡時別靠邊坡太近
咬人狗,葉面密佈焮毛,皮膚碰觸,肯定刺痛難當,還好樹長得蠻高的,在樹下觀賞晶瑩剔透的果實,無礙!
長花九頭獅子草,花冠二唇,尤如獅子大開口,花色紅紫,無深色斑點,以南部山林為多
沿途說說笑笑,沿著柏油路下行,錯過下切的左岔路,雖有質疑,但跟著隊友走,也就別在意了
山芙蓉,葉具長柄淺裂,蒴果球形,五瓣裂,外被褐色毛茸,花色一日三變
(15:05)接上南迴公路,這才驚覺走錯路,其實這條柏油路也是女乃山的車行登山口,順馬路左行,不久就看到「女乃山森林步道」的觀光指標
(15:10)過伊屯橋,遊覽車已轉向,停在女乃山咖啡屋的對面空地
意外的多走了一段柏油路,這樣走也有好處,不經民宅免討狗吠,也不用拉繩走斜坡道
後記:
1.女乃山全程約7.6公里,落差約在750M,不容小覻,有一定的難度及限制,雨季時,多螞蝗又濕滑,不宜前往。
2.女乃山若以登山賞景為目的,則荒煙漫草、展望不佳、陡坡驚險,評價甚低;若以生態植被為基準,原始野趣、挑戰刺激、林相豐富,則表現非凡,尚且略嫌時間不足矣。
3.『女仍社』(nii-nai),原住民舊社,屬南排灣族,日本地圖上寫「女仍山」,『仍』讀nai(乃)的音,女乃山的排灣語叫"加如奶",意思是「耕作的地方」。本文依循公路標示,以「女乃山」稱之。
4.依網誌搜文,提到三角點向南小徑約10公尺,可近看牡丹水庫,遠視車城外海;在反射板處的制高點,展望甚佳,可同時看到太平洋及台灣海峽,此趟行程皆未能看到,是否步徑改變,亦或地貌更迭,景觀不在?
我的足跡:
參考資料:
延伸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