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2 白賓山 走 鱈葉根山
◆◆台南縣永青山岳協會◆◆
白賓山 標高810公尺 三等三角點
真笠山東北峰 標高1,213公尺 圖根補點
鱈葉根山 標高1,556公尺 三等三角點
我的路線:
禮納里部落↹ 白賓山登山口 ↹ 白賓山 ↹ 真笠山東北峰 ↹ 鱈葉根山
(07:10)
遊覽車停在禮納里部落的岔路旁,大家卸下裝備,朝著白賓山登山口的方向出發。
晨光中的皺葉菸草,葉片平貼,在柏油路邊開著喇叭狀的白花,又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外來植物。
(07:20)
在北葉檢查哨(已撤哨)前,遠眺三地門聚落,這個倚著三地山的世外桃源,在霧靄間甦醒過來。
岔路口,左往瑪家村,取右接北涼道路,白賓山的前登山口在這個方向約600公尺處。
路旁停了一些車輛,山坡處有一支白賓山的指示牌,由此開始上登。
一上登,就是連續的階梯和板岩上坡路,很快就能逼出一身汗來。
上到緩坡平臺,可以稍事休息,有一棚架在林子裡。
步道幽靜,寛敞舒適,林蔭涼爽,適合小休。
之字形的上坡路,步道上多岩塊,冬季乾燥,少有植被,大樹傾斜,倒木橫豎。
長陡坡,有拉繩,左側另開一條比較和緩迂迴的步道,建議走左側路徑,拉繩直上,比較具挑戰性。
陽光從枝枒間透出光芒,馬上就可上到稜線。
上稜處,有一棚架,可提供休息。
(08:20)
白賓山,海拔810公尺,山頂腹地寛廣平坦,往東南方向傾斜,視野有限,倒是有棚架不少,是屏東縣的熱門郊山。
最靠近三角點的南側棚架,還特別標明「本站已向地主承租」來宣示合法的租用權。
三角點的北側林子裡,也有棚架,及桌椅,提供山友休息。
過三角點,往東南行,林間步道平坦易走,步道兩側多棚架。
這些棚架是有編號的,證明已向地主承租,擁有使用權。
出步道,接產業道路的十字路口,步道口有真笠山的指示牌,依著箭頭方向,穿越十字路口直行。
出樹林,是一片開闊地,林木低矮稀疏,環境清靜,視野開闊,幾座棚架散布林間。
右前方的山峰是真笠山東北峰。
過開闊地,產業道路續直行,右側有小岔路,改走右側步道向上,翻越山嶺。
展望點,可眺望屏東平原,但霾害空污,無法看清。
一株杜英紅了葉,在這片綠意山林裡,特別醒目。
箭竹步道,兩側是比人高的箭竹叢,竹叢根系發達,交錯密織,步道鬆軟富有彈性,行走其間,倍感輕盈。
一處休息點,固定的小方桌和幾張塑膠椅,坐看遠山,綿延橫亙,山巒疊翠。
為視野景觀,把臨崖處的灌木叢全數砍除,沒有林木的緩衝,相對的也增加危險性。
林地疏伐,山坡透空,視線明亮,林下乾淨,不知是否有其他的用途。
和原始自然的密林對照,可看出林相改變,差異甚大。
出步道,接上柏油路,路邊停靠了幾部汽、機車,原來這裡是通往真笠山最近的登山口。
柏油路左行,即見右岔路,改走右側的產業道路。
荒地上散置拆除的鐵皮、木料,留下大蓄水槽。
附近全無遮蔽,眼前一片荒野,林木可能全遭砍除,或許曾經種植作物!
由小岔路進入小山谷中。
山谷中,植被繁盛,蕨類茂密,空氣沁涼,翠綠清新,就像置身株欏紀場景。
拐個彎,景觀切換,山坡上植被平整,蒔花弄草,環境清幽,入口處有兩株台灣桫欏,彷彿進入世外桃源。
山坡上有一座棚架,名為「神仙の家」,棚架旁擺放許多的接水容器。
黃色告示牌上,表明這片山坡為私人所有。棚架前有一棵昭和櫻,目前正開得美不勝收,繁花似錦。
穿越棚架,盡頭高點即是真笠山的東北峰,視野良好,今日能見度不佳,無法望遠。
真笠山東北峰位在私人的土地裡,山坡上種植紅刺蔥、日本紅楓,並刻意保留幾株台灣桫欏。
(09:50)
棚架前的步道上,置放一張方桌,這張方桌實際上是岔路口,右側是真笠山的東北峰,左側往鱈葉根山(約120分鐘),向下直走,則是真笠山(約20分鐘)。
朝鱈葉根山前進,透空處回望白賓山,山路繞行山腰,把車停在鞍部處,再上真笠山、鱈葉根山就相對的省事和便利。
蜘蛛抱蛋,分布在步道旁,群聚勢力龐大。
一處密竹叢,在鱈葉根步道上,則屬罕見。
稜線高低起伏,特別是幾座突兀的小山峰,峰峰相連,一一翻越,還挺累人的。
站在小峰頂眺望,四周山巒蓊鬱,視野極佳,頗有登頂的快活。
北側有二處露營區,搭起不少營帳,車水馬龍,很是熱鬧。
站上小峰頂,回望來時的稜線,真笠山突出於左側山脈上。
(10:20)
稜線上出現一顆圖根點,四周的野草,被踩踏精光。
雖說峰峰相連到天邊,卻到不了天際的北大武,北大武以帝王之姿睥睨群山,走到底的鱈葉根山就像是個殿前侍衛。
大片的蕨類地盤上,刺蓼乘機倔起,鮮紅的葉片,彷彿一片片的盾牌,帶刺的蔓莖,一副不好惹的模樣。
開闊地的腎蕨步道,嬌陽炙熱,走入杉林區,頓感涼意舒暢。
這個棚架就選在這片杉林裡快活,無奈眼前的雨棚、膠椅、遮陽網,全被搗毁割破,或許和土地所有權有關吧!其實沒有棚架,杉林一樣提供休息空間,不需把人類文明一一帶入深山裡。
林蔭下的桔梗蘭正蓄勢待發,含苞等待春天的呼喚。
馬藍一直綻放藍紫,在山徑中依舊亮眼。
開闊地上,栗蕨群聚,築起一公尺高的綠色矮牆,要不是已打通這條步道,想要穿越這堵厚實的蕨牆,可沒那麼簡單,這堵蕨牆也是步道上的特殊景觀。
山嶺綿延路漫漫,翻越幾座山峰,體力消耗殆盡;牛奶榕,熟透的紅色果實,野外求生時勉強可以裹腹,還是拿出隨身的巧克力來補充體力。
田代氏鼠尾草,網路上採集的紀錄並不多,算是南部山野裡的稀客,期許牠能在此安身立命。
(11:10)
林間裡有一處平坦的空地,瑪家消防隊在樹上掛著鱈葉根4的牌子,這裡是上鱈葉根山前的休息點,大多數的山友都會選擇在此休息用餐,或把背包安置在此,輕裝前往鱈葉根山。
我早已肚子空空,四肢無力,找根倒木先坐下來,填飽肚子再上鱈葉根,免得半途手腳發軟。今天時間有限,行程又硬,無暇煮食,只帶來冷菜棕和冷飯糰,坐在倒木上,囫圇吞食菜棕,充饑裹腹,意外發現身旁的樹幹上,附生著一葉羊耳蒜,花期剛過,正結著果,正感到新奇而興奮,不小心就把菜棕吞完了。
今天另有一隊山友前來,小小的林地裡熱鬧喧嘩,看看卸下的背包,就約略知道前往鱈葉根的人數了。
根據回程的黃老師描述,最後這段路,幾乎全程拉繩,用不到登山杖,聽取建議,輕裝前往鱈葉根山。
來到鱈葉根山前,70~80度的陡直山壁,約得爬升180公尺,今天的重頭戲,調整好狀態,開始登頂。
垂降的輔助繩,高落差的陡坡,一路拉繩上攀,有幾處險點,連個踏腳點都很難著力。
遇回程的山友,狹徑相逢,無法交會而過,只好貼著崖壁,禮讓山友們先下去,這一等候就是十幾分鐘,看著山徑上方滾落的土石,差點就擊中山友,真是捏把冷汗,等到山徑全然淨空,我才敢繼續往上攀爬,這是一段恐怖驚險的山徑。
貼著崖壁等候中,看著山友身影,走在鞍部的山徑上,恭喜他們已出險徑,我還在險途上戰戰兢兢。
陡徑上,步步驚、處處險,憑藉著細長的拉繩,不免擔心拉繩的可靠性,畢竟牠是登頂者賴以付託的唯一工具。
越爬越高,陡徑上回望,山峰疊嶂,視野遼闊,可惜還卡在峭壁的我,沒有太多的心思來感受這片風光。
(12:00)
最後的一道拉繩,終於登頂。鱈葉根山,海拔1,556公尺。稜脈止於此,轉東南,通往日湯真山。
鱈葉根山,腹地狹窄,四周林木遮蔽,已看不到剛剛那片峰迴路轉的風光,在東側的有限視野裡,很幸運的能看見雲霧繚繞裡的北大武山。
有山友在三角點附近煮食,往日湯真山的稜線上,另有一隊山友也在準備午餐中。
與三角點合影,仰望北大武,就足以回程了,雖然,山友熱邀一同共用午餐,不過,想到狹徑錯身而過的山友,那種狼狽驚險的場景,不免令人憂心,趁現在沒人要下山,我得趕緊下山去,免得也卡在陡徑上。
一路通暢,離開險徑,很快的就可下到鞍部。
稜線上步道旁的這一棵大樹,我理解為鱈葉根山的守護樹。
(12:30)
回到休息點,人聲鼎沸,另一隊山友,正在享用豐盛的午餐,方桌上,擺滿了食物,是在伴桌吧!
我回到倒木旁,再拿出冷飯糰來吃,四處閒晃,無意間又發現,林子底層地生蘭正悄悄的開著花,一葉罈花蘭。
不可休息太久,原路折返,路程遙遠,要趕在四點前回到停車處,今日隊友登頂的人數不多,我可不想讓大家空等候。
午後炙熱,稜線上有多處無遮蔽,二處露營區的人車也已漸漸離去。
回到杉林區,有一隊山友正在被搗毁的棚架處休息、聊天、用餐。
野牡丹,沒有巴西野牡丹的豔麗,卻也是個粉黛佳人。
冷清草,我以為是潮濕而陰涼的植被,沒想到會出現在這一段平坦步道上。
(13:50)
回到真笠東北峰,再欣賞一下這棵外來的昭和櫻,抖落一身綠葉,燦爛的花朵留在枝頭上,就是要你驚訝讚歎!
三岔路口,產業道路往下走接87.5K處,我誤解為往白賓山,走了一段路後,及時回頭,修正回原路的步道。
密刺菝葜,那莖上的密刺可真夠嚇人,不愧是「密刺」菝葜,是台灣稀有植物。
(15:10)
回白賓山三角點,寛廣的腹地,總是能留住山友,在這裡休息、拍照、聊天。
玉珊瑚,人為的栽植,在白賓山三角點附近。
貼有春、福的棚架,紅色就有喜氣的感覺,一路走來也能順心吉祥。
五木聯防,出入此步道,都得經過這道天然的關卡,饒富趣味。
易生木,顧名思義,即是很容易自生的樹木,是枯葉蝶幼蟲的食草。
(16:00)
出白賓山步道,不過還有1.5K的柏油路要走,四點回到停車場,是趕不及了。
眺望隘寮溪曲流、山川琉璃吊橋和三地門聚落。
蘭嶼落葉榕,葉片巨大,葉脈明顯,隱花果,熟時橘紅。
(16:20)
回到禮納里停車處,隊友都已在廣場勒石邊等候,換下衣物,到廣場附近閒晃。
假酸漿,原住民傳統食用植物,用其葉片來包裹小米、豬肉蒸食。
聚會所
石板窯
歐式小木屋造形的宅舍
(16:30)
全隊已到齊,回家了。禮納里後會有期!
後記:
1. 前往白賓山,有前後兩個登山口,前登山口在過北葉檢查哨後,向右的北涼道路上;後登山口則是向左的瑪家道路上,後登山口比較接近白賓山。
2. 鱈葉根山的最後一段直陡坡,山勢險峻、山徑陡峭、土石鬆滑,不適合整隊一同行動,上方的隊友揚起的土石,隨即往下方山徑滾落,無處閃躲,容易擊中下方的山友,為了安全起見,最好要拉長安全間距,耐心等候,最好能保持淨空,一次通行一人,以策安全。
3. 上鱈葉根山,陡坡長直,拉繩細弱,多人齊拉,互動牽動,容易失去重心,也不宜雨季登頂。
4. 這次的行程,有部份的隊友走真笠山東北峰後,下真笠山,再沿著產業道路走回停車處。
我的足跡: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