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11/13 淡蘭古道中路

 

11/11 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大坑山/H455m/礦務課基石

▲下內平林山/H504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我的路線:
 
07:50 番子坑步道
09:00 平湖西步道
10:30 番子坑福德宮
11:30 平湖東步道
11:50 大坑山稜線步道
13:10 上內平林步道
14:10 泰發炭窯
14:40 柑腳威惠廟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前言:

 

入秋以來最強一波東北季風,就正好被我們逮到了,下了一整晚的雨,今早水氣瀰漫,路面溼漉漉的,只好取消孝子山三峰的行程,請接駁車直奔番子坑步道口

淡蘭古道中路第二天,行程略分成六段:

1.番子坑步道~番子坑步道口→稜線岔路口:2.6公里

2.平湖西步道~稜線岔路口→平湖石柱:1.6公里

3.平湖東步道~平湖石柱→大坑山步道口:1.2公里

4.大坑山稜線步道~大坑山步道口→雙溪鄉界碑:1.8公里

5.上內平林步道~雙溪鄉界碑→威惠廟:4.8公里(含絹絲瀑布來回)

6.車道~威惠廟→山明水舍民宿:0.4公里

 



(07:50)番子坑步道口位於南山坪橋籃球場旁的山坡處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在公廁內發現一隻台北樹蛙,眼睛虹膜及腹部黃色,野放到木瓜樹上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循「千階嶺」的圓木枕步階一路向上,未及細數是否千階,已見嶺上突出的岩峰,岩峰上掛滿一排國旗,因而又名「國旗嶺」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大頭茶在山崖邊綻放,在山徑上常遇見落花,大頭茶因樹形高大,在步道上想看枝頭上的花朵,就難了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國旗嶺瞭望十分的河階台地,壯闊高架的台2丙線,滑過優美的弧線,直線沒入基平隧道裡,天空雲飄霧移,大地籠罩陰霾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十分遊客中心,基隆河,十分車站,均能一覽無遺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過了千階嶺,步道順暢好走,森林蒼鬱清新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圓木步階是主要的步道形式,過了千階還有千階,過了這嶺還有那嶺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千階嶺後方另有山嶺,在嶺前嶺後各有一條右岔路,都可出台2丙線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雙扇蕨終於出現了,彷彿兩把破傘併一起,俗稱「破傘蕨」,盤據在步道旁,彷彿回到侏儸紀!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平坦寬大的土徑步道,沒想到撐傘也能安步當車的行走,大頭茶的殘花凋落一片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09:00)上至稜線有岔路,番子坑山/480公尺,並不在淡蘭古道規畫的路線上,考量雨天溼滑泥濘,順著「雙扇蕨」指標,前往平湖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越過稜線,即接平湖西步道,之字往下,穿過竹林,有古厝遺址,僅存正面石牆,屋前有石椅,下雨天就不休息了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出平湖森林遊樂區,刻著「平湖」二字的石柱上,並刻有雙扇蕨的圖案,石柱對面有公廁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10:30)細雨中,請來接駁車載至番子坑福德宮午休用餐,福德宮搭建大棚架,桌椅、水源、廁所一應俱全,實在是雨天消磨時光的平湖雅座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再度回到「平湖」石柱,平湖東步道口就在石柱的對面停車場邊,停車場好像在辦賽車活動,即使細雨霏霏,有好多車輛在排隊中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11:30)平湖東步道是花崗石階梯步道,拾級而上,撐傘步行,一旁溪澗嘩啦,共享雨中的浪漫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上至稜線岔路,順著花崗石步道可走到內平林山,續接平湖西步道,O繞平湖一圈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11:50)淡蘭古道則急轉右岔山徑,接大坑山稜線步道,岩稜土路穿梭於原始山林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台灣山菊熱情綻放,山林投攀援林間,途經大坑山/H455m/礦務課基石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琉球雞屎樹的寶藍色果實,特別引人注目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越過平雙隧道上方,左側有電塔處是最佳觀景台,今日霧雨白牆,路過即可,圓木枕步階再次往上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大坑山稜線步道的最高山崙~下內平林山/H504m,過了此山崙即將下平雙產業道路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台北縣双溪鄉歡迎光臨」界碑,是平溪、雙溪的分界點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即將進入雙溪,往上內平林步道/800公尺,順著平雙產業道路下行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行經「得遠亭」,濛濛霧雨中,遠景不可得,也就不用停留了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道路繞個大U形,見一隻長尾水青蛾的軀體,實在有點惋惜,遙想牠在草嶺的華麗身影,已過四十年不曾遇見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13:10)上內平林步道岔路口,入口處掛著雙溪區虎頭蜂警示牌,噤聲右下步道,森林濃密、蕨類茂盛,像極了原始森林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石階是採原石手作而成,更貼近古道風情,是今日走過的步道中,最具古道遺風的一段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好大一叢的台灣根節蘭,葉片似颱風草,抽出好幾根花莖,黃色小花緊密排列,被雨水打得垂頭喪氣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岔路口轉往絹絲瀑布/50公尺,這裡可不是陽明山的絹絲瀑布,並沒有太多的期待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沒想到小瀑遇雨則發,絹絲化成飛瀑,這意外的景觀,全拜雨天所賜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就快接近村落了,樹林植被蔥郁翠綠,要不是有虎頭蜂的威脅,這段步道的自然原始,還真讓人激賞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出森林,眼前豁然開朗,如入桃花源記裡的田園風光,菜圃前圍上一道柵欄,找不到其他的路徑,只能安靜的借過了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薤」/ㄒㄧㄝˋ又稱作「蕗蕎」,英文叫中國洋蔥 (Chinese onion),「葉狀似韭,但又如蔥般中空,中央有稜線,鱗莖似蒜」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順著駁坎邊緣下行,兩三戶人家,寧靜而無聲息,這裡的門牌叫「土地公山」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在石厝的屋角處,見「雙扇蕨」指標,走這條路應該沒錯啊!詢問了民宅主人方才明瞭,設置柵欄是用來防止山羌進入菜圃吃菜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順著平坦的產業道路下行,邊走邊欣賞路旁的野花~一枝香,在台南較常看到的是小花斑鳩菊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樹頭上站著一隻木刻松鼠,相當逗趣,這隻松鼠該不會是樹的一部份?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重瓣木芙蓉,開著粉紅嬌艷的花,更勝牡丹花,「牡丹未必作花魁」,果然不負古代詩人對它的讚譽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台灣紫珠/杜虹花,一大團的深紫色的果實,枝條都被壓下垂了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萬桃花/水茄,路旁的灌木叢裡有幾棵,果實在東南亞地區可供食蔬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產業道路貼近柑腳溪,風光明媚,溪水淙淙,幾座跌水壩是柑腳溪的整治景觀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過「土地公山橋」,往泰發炭窯,若直行,約550公尺,即抵威惠廟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再度循柑腳溪左岸而行,回望柑腳溪上游,遠山可能是柑腳城山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14:10)「泰發炭窯」是雙溪規模最大的炭窯,礦主為了節省運輸成本,設置炭窯,將焦煤煉製成焦炭後,再運至火車站集散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炭窯是用石塊砌起的圓拱型窯洞,窯頂有台車軌道,方便將採挖的焦煤放入窯裡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新北市政府將煤窯隧道遺構重新整理,泰發炭窯重見天日,成了淡蘭古道的新亮點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過泰發炭窯後,留意右側的水泥捷徑,可直通威惠廟,當經過嗎哪山莊時,才發現已過水泥捷徑,只好順著馬路走到威惠廟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威惠廟是柑腳的信仰中心,主祀開漳聖王,因煤礦的開採,帶來經濟的繁榮,廟埕附近形成市集,今已繁華逝去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威惠廟是行走淡蘭古道中路的重要據點,行禮膜拜感謝神威庇佑,雖然錯過捷徑而多走了一公里,卻也把柑腳給繞了大半圈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柑林國小,礦業極盛期有學生900餘人,隨著礦產枯竭人口外移,目前僅剩10個學生,冷清的廟埕,寥寂的山城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14:40)今晚落腳的民宿,在庭園裡種了幾棵筆筒樹,特別令人激賞,洗個舒服的熱水澡後,在夜幕低垂之際,夥伴們聚在戶外休息棚裡共煮晚餐,熱絡而開懷,雖然還是飄著雨,歡愉的氣氛卻叫人懷念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後記:

 

1.下到平湖上廁所,突然發現螞蝗蹤跡,大夥緊張的搜身,陸續又發現了幾隻,應該是在下平湖西步道時,在古厝附近的草叢被螞蝗上身。

2.平湖森林遊樂區位於平溪、雙溪的交界處,遊樂區早已荒廢,留有東、西二條步道,可環繞整個遊樂區,東步道是人工化的花崗石步階,西步道則保留原始自然風貌,二條步道在「平湖」石柱附近相接。

3.威惠廟是柑腳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廟埕就成了市集場所,繁盛時期曾有茶商聚集收購茶葉,以及中藥舖、布莊、雜貨店等進駐,不過如今多已沒落。

4.路線中有幾處展望點:千階嶺、電塔展望台、得遠亭,因細雨紛飛、白牆雲霧,而無景可觀,殊是可惜!

5.雙扇蕨於淺薄岩壁成群蔓生,由於它們具有向陽開闊的特性,因而被稱為是「大自然的指南針」。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Google Earth: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參考地圖: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行程地圖:

2023_淡蘭古道中路~番子坑步道→平湖→大坑山步道→柑腳*

 


 

參考資料:   

 
 

 
延伸網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堂葫蘆 的頭像
    堂葫蘆

    堂葫蘆的山野部落

    堂葫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