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11 馬崙山
馬崙山 海拔2,305公尺 三等三角點 谷關七雄
我的路線:
斯可巴部落 ↹ 1.8K岔路口 ↹ 2.3K觀景臺 ↹ 3.9K第一涼亭 ↹ 5K第二涼亭 ↹ 6.45K第三涼亭 ↹ 7K馬崙山三角點
遊覽車經台8線,過谷關隧道,在台電巷前下車,接駁車已在此等候。
全隊分成二梯次搭接駁車,走台電巷,約10分鐘即抵達瓦浪休閒農園。
瓦浪園區裡的山櫻花正盛開著,先上個廁所,等候人員到齊。
天空飄雨,地面濕漉,大家在長廊上整理裝備,穿戴雨具。雨水打落了不少櫻花,花瓣鋪成紅毯。
雪松,針葉充滿水珠,像個淚人兒,垂淚不已。
(09:00)沿著產業道路上行,盛開的重瓣山櫻,滿樹紅花,妝點園區,引來大家爭相留影。
兩旁皆是露營區,草坪綠意、桃李輝映、清幽靜謐、環境雅緻,感染了心境,彷彿來渡假。
轉個彎上去,俯瞰斯可巴部落,屋舍錯落,綠樹夾道,櫻紅李白,薄霧輕飄,好似人間仙境。
一群山雀喧啾,停留山櫻枝頭,青背的、紅頭的、赤腹的,令人驚艷,當我回神拿出相機時,山雀已機靈倏忽離去。
清新素雅的李花,潔白成簇的怒放,晶瑩剔透的雨珠,沾潤著花兒不放。
(09:20)水泥產業道路的盡頭,就是斯可巴步道的起點。步道頗為寛坦,尚可通行機車。
裏白,羽片長超過1公尺,靠近羽軸的小羽片深裂,向著羽軸方向覆蓋,蔓生於邊坡。
(09:50)五葉松媽媽觀景平臺,松媽媽是棵百年巨松,稱得上是「五葉松八壯士」之母。
註:五葉松八壯士,位於新山線步道上。
接上岔路,取左行,步道變窄,有一棵大倒木橫阻。
出現木階,階梯潮濕,拾級而上,略感吃力,微微冒汗中。
(10:00)制高點視野開闊,山巒雲湧蒸騰,細雨方歇,山谷霧氣瀰漫,如虛似幻。
下切峭壁溪谷,架有小木橋。橋上展望良好,盡得山水美景。
沿腰繞路續行,臨崖邊圍有護欄。
透空處遠眺,雲霧在山巒間流動著,群山環繞的斯可巴部落,彷若世外桃源。
步階呈一字層疊,向上爬升,走來累人,不急不徐,緩步前進。
(10:10) 步道岔路口,右岔路可下五葉松八壯士,取左行上馬崙山(5.2K)。
埔里杜鵑(南澳杜鵑),雄蕊五枚,花柱被毛,是主要特徵,早春的杜鵑花,開於向陽坡面。
松針及落葉鋪覆步道,行走其上,特別舒坦。
步道明顯,坡度適中,生態豐富,林相美觀,優質的森林浴場。
(10:30)腰繞結束,轉為陡上,步道轉彎處,直行50公尺,有一處觀景臺。
觀景臺前,雲霧飄蕩,只見屋東縱走稜線起伏,左側為東卯山,右側是捎來山,山頭雲霧罩頂。
步道上亦有不少的福州杉,可能是初期的造林,砍伐後次生的幼苗。
強陡階後,迂迴爬升,陡坡捷徑被木障板封閉,遵從步道路線繞行。
林下有台灣厚距花、硃砂根、蕨類、玉山紫金牛,底層植被豐富。
步道上常見裸露的樹根,盤屈虯結,連綿不絕。
厚厚的松針覆蓋山坡,是馬崙山步道的獨特風情。
五星級的森林步道,松針如毯,輕柔適腳,沉浸林中,陶醉忘憂。
森林步道裡,有豐富的芬多精,讓人格外放鬆,引領心神沉澱,抛卻世俗煩惱。
(11:35) 第一涼亭,是B線山友健行的終點,爬山的樂趣在於享受森林的自在,走累了就隨性休息。
巨大的倒木,靜躺於步道旁,靜候時間分解,重回自然懷抱。
蔓竹杞,蔓性灌木,枝條纖細,小花簇生,並不起眼,熟果紅色,林下零星分佈。
林木筆直參天,視野就是舒暢。
松針鋪徑,盛過紅毯,步道清爽,令人沉醉。
伐木痕跡,徒留巨大的樹頭,見證林業的歷史,聽憑歲月腐朽,固守家園依舊。
岩堆前有一棵二分岔的台灣二葉松,饒富趣味。
盤屈的樹根,常因松針落葉鋪覆隱而未見,下山時可得留意腳步,踩上樹根特別容易滑倒。
燒炭窯遺跡,頂部曾搭建遮雨棚保存,現已完全坍毁。
灌木叢上攀附著雜亂的藤蔓,濃蔭遮天,莖蔓舞袖,看似詭異。
開闊的坡地,步道兩旁長滿白背芒。
過芒草坡,又見柳杉林,林地幽靜,杉木壯碩。
步道寛坦,步履輕鬆,適合閒散,沐浴森林。
橫生於步道的柳杉,造形獨特有趣,想像力夠豐富的話,可以看做是一頭長著鹿角,伸長鼻子的樹怪,也有山友稱之犀牛樹。
步道兩旁散見水泥建築,這裡就是新山遺址的所在地,伐木時期的聚落中心。
曾經繁華的聚落,早已不復見,鋪設的鐵管管線,供給新山聚落的用水,可是進步的表徵。
聚落區裡少見二葉松,底層堆疊著厚厚的柳杉枯枝。
(12:20)第二涼亭,留著一只缺角的大鼎,以前煮大鍋飯用的,已是中午時分,該休息用餐了。
石階往上30公尺,即是新山國小遺址,全盛時期的聚落,日籍孩童可不少,家眷們都共同生活在新山上。
距離馬崙山還有2.1K,可要再加把勁,才能走完全程,不多做停留續行。
硃砂根,葉緣圓鋸齒,熟果鮮紅色,常見園藝栽植,林子裡數量亦多。
過新山,又見二葉松林,松針鋪覆地表,大地呈現赭紅。
步道上有二個完整的水泥基座,外形八角內緣正圓,可能是神舍前的鳥居遺址。
續行,左側有一處平坦小廣場,小廣場後方有一段石階,可能就是神社所在地。
小廣場上亦可發現四個並排的水泥孔洞,猜想是用來豎立木柱用的基座。
稜線上開始出現箭竹叢,亦有台灣杜鵑林,細瘦斜枝。
6K附近有一道小山溝,小山溝略有積水。
(12:50)第三涼亭,距馬崙山剩500公尺,背包卸放於涼亭,輕裝上馬崙山。
陡峭步階的起點,矗立一株巨木~杏葉石櫟,守護著馬崙山。
在6.5K附近則有二棵呈交叉狀的巨樹。
上陡階,箭竹既高且密,枝條時而垂擺,得小心刺傷眼睛。
簡易木梯,土坡濕滑,階距甚大,攀爬得小心抓握。
(13:10)終於站上了馬崙山/2305m,山頭平緩,腹地適中,有三等三角點基石。
在馬崙山山頭,可見鐵杉林、鞍馬山越橘、華山松、高山杜鵑等植物。
馬崙山,林木環繞,了無展望,甚是可惜,加上時間緊迫,旋即回程離去。返回第三涼亭略做休息,整理背包,一路而下。
(14:20)正午時熱鬧喧囂的第二涼亭,隨著人潮離去寂靜下來。
行經新山聚落遺址,再次環顧優美的林相。
(15:10)經第一涼亭,再次返回觀景臺,這時雲霧散去,可看到八仙山森林遊樂區及收票亭。
栓皮櫟,樹皮灰褐,縱向深裂,木栓層厚,葉緣具針狀芒尖,冬季落葉,喜陽光充足的向陽坡。
早田氏鼠尾草,複葉,頂葉較大,葉緣缺刻,花冠白色,潮濕且略遮蔭的碎石面。
(15:20)返回斯可巴步道岔路口,左轉而下是原新山線步道,出口封閉,循右線步道口。
(16:00)返回果園區,出斯可巴步道,雨過天青,視野明朗。
果園裡的李花正盛開著,賞花不用刻意安排,上山總會不期而遇。
大門深鎖的民宅裡,櫻花盛開,閃亮艷麗,然而狗兒狂吠,讓人不敢靠近。
陡斜的水泥路,下坡非常的吃力,沿著圍牆邊種了一排櫻花,炮仗花順著圍牆垂下。
(16:10)返回露營區,高腳涼亭,坐著發呆,蠻適合休閒渡假,領會山居歲月。
瓦浪休閒農園的這株重瓣山櫻,亮眼吸睛,令人愉悅。
(16:30)
搭接駁車回到台8線的台電谷關訓練中心前,山友們正聚精會神,翹首遠眺著對面的山頭,一問之下,果然在傾斜的岩峰上,看到了一尊酷似神佛的天然造像,端坐山頭,唯妙唯肖,頗具趣味,過了不久,再次仰望,雲霧罩頂,已不復見。
後記:
1.馬崙山原登山口,因需經過私人宅園,已於2017年9月封閉,現在登馬崙山,改由斯可巴步道上山。
2.走斯可巴步道比原新山線步道稍短200公尺,但由休閒農園到斯可巴步道口,要走陡斜難行的水泥路,更需多花20~30分鐘。
3.馬崙(Balong)的泰雅族語是巨木的意思。馬崙山全程7公里,落差1200公尺,山頭不易親近,然而,步道維護良好,林相景觀優美,林蔭舒適,松針鋪覆,很適合一般健行,是谷關七雄中最優美的一條步道,也是中部地區的熱門登山路線。
4.「新山」之名: 1938 年原八仙山的森林資源結束後,另覓得新八仙山地區繼續開發,因而簡稱「新山」,林業的發展為新山帶來繁榮與建設,營造出生活機能完備的千人伐木聚落,繁華的聚落於1941年興建新山國小,最具指標性。
5.新山馬崙山步道早年是新山分場員工為運補生活用品修築而成,後因先總統蔣公巡視新山林場,特將林道拓寬修整成現在的步道。
6.谷關七雄:八仙山(2,366M)、馬崙山(2,305 M)、屋我尾山(1,796 M)、坡津加山(1,772 M)、東卯山(1,690 M)、白毛山(1,522 M)、唐麻丹山(1,305 M)。
我的足跡:
Google地圖:
由台電巷入口,至瓦浪休閒農園約2.8K。
參考資料:
延伸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