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9 多良 走 金崙(金瀧多步道)
◆◆台南 縣 永青山岳協會◆◆
台九線沿著海岸修築,一下車迎接我們的是蔚藍的太平洋。
多良車站的月台就在公路另一側高架的紅色欄杆處,沿著往多良部落的產業道路陡上。

(08:40)
穿過鐵路橋墩下方涵洞即抵多良車站,車站雖於2006年停止營運,然而在觀景平台聽海濤聲,眺望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及簡潔長列的紅欄杆月台、山洞、鐵軌、漁船、艷陽,果真風景無敵,總能吸引大批朝聖的人潮。


等不及火車經過,大夥相機早已拍個不停,pose擺的一個比一個閃,美好的行程就在歡笑聲中啟程。

向陽薪傳木工坊就在多良車站上方,利用廢校的多良國小提供部落發展漂流木工藝創意產業,並保留原鄉文化。
(08:50)
再往上走,經過多良部落,一個天天看海的部落,房舍延著「之」字形山路兩旁搭建,居民以排灣族為主,天主教是部落的信仰中心。


沿天主堂前方的鐵梯而上,路旁的紫花鵲豆和美人蕉開得嬌艷。

造型流線新潮的多良集會所,搭配椰林海景大有南洋渡假村的fu。
過了部落再往上即是田園風光,山坡上種滿樹豆,黃花盛開、豆莢滿樹,樹豆耐乾旱、耐貧脊,「隨便撒,隨便長」,聽說炖煮排骨湯風味絕佳。


樹豆區有一叉路可通往上多良,因取水不易,部落居民陸續遷出,目前上多良部落已無人居住。

洛神花也隨處可見,莖枝艷紅、果萼大朵,如野草般到處生長,為綠色山林增添色彩。


在產業道路上,植物的多樣性則令我感到興趣,狼尾草、五節芒、小米、白匏子、刺蔥、羅氏鹽膚木,以及眾多不知名的藤蔓小花,向陽擺姿、迎風招展。

(09:40)
偶經一段楓香林,楓香翠綠盎然,林蔭舒適,清風徐來,倍感神清氣爽。
再過一墾地,長滿了野草,但定眼一瞧,這整片單一的作物,應是人工栽植,也不太像小葉灰藋,心生疑惑,上網查閱才知道是台灣紅藜,原住民的傳統作物,植株生長強健、耐旱性極佳,其穀粒被稱為「料理界的紅寶石」,是原住民的食材,也供釀小米酒之用。
草叢裡伸出一串串兩球的雙輪瓜,像小西瓜似的,渾圓可愛、美麗誘人,卻有毒性,只能觀賞,入口不得。
羅氏鹽膚木的黃白花序在向陽坡面高處怒放,下方的小葉蔓澤蘭則肆無忌憚的恣意擴展版圖,憑藉其旺盛的生命力,被攀附的植栽無不滅頂,這種外來入侵的「綠癌」,已嚴重破壞台灣山林原生動植物的棲地。羅氏鹽膚木的花正開得清新脫俗,可得小心小葉蔓澤蘭已虎視耽耽的準備搶攻山頭。

(10:25)
過了瀧山越嶺點,旋即一路下坡,景觀轉換,林蔭增多,有農民在檳榔林下種起薑黃,植株健壯,綠葉亮麗。



果實鮮紅的虎婆刺,令人垂涎欲滴,採了幾顆嘗鮮,這野果嗶嗶啵啵的,像嚼魚卵一般,當然比不上草莓的美味順口!

驚見一棵棵的筆筒樹竟皆斷頭,原本茂盛伸展的枝葉已全凋落,獨留軀幹無語問青天,據報載台灣筆筒樹因感染「萎凋病」而大片死亡,今日一見,心中自是惋惜,這是筆筒樹的大浩劫,在歐美人士眼中評價甚高的最美麗樹蕨,在台灣卻因為太常見而忘了珍惜它,甚至還大量砍伐它,實在可惜。
(10:50)
過民宅,頓時眼前一亮,地面上有許多黑黑亮亮的扁圓石,山壁上掛著掉落的長長豆莢,是血藤的豆莢,抬頭仰望上方枝幹,血藤攀爬甚高,看不清藤蔓,撿拾幾顆掉在車道中的血藤子收藏。
路旁潮溼的草堆裡一叢穗花蛇菰雌花,探出頭來,據說雄花也會在附近,四處尋找並沒發現。
整片密植的楓香林一直延伸到轉彎處的民宅,宅前空地環境清幽,視野開闊,楓香遮蔭,

(11:10)
我們選擇在此午休用餐,原住民主人很好客,還提供涼亭、桌椅、水源、廁所,任由我們在此喧嘩叨擾,在此感謝。主人正在為自己理想中的家園而打拼著,在這群山環抱的氛圍下,或許假以時日可經營成民宿山莊吧!


(12:25)
休息夠了,下山泡湯去,路旁的一棵青剛櫟長得與人同高,結實纍纍,仔細的觀察這棵殼斗科植物,平常它們都長得高大,無緣親近枝葉,今天就近在眼前,可得好好端詳。

丹堤溫泉會館的大門口,佇立著有排灣族意象色彩濃厚的陶壺、琉璃珠、石板塊,熱騰騰的溫泉蒸氣正由陶壺口不斷的冒出。
(13:25)
金崙虹橋是金崙地區最顯眼的地標,在青山綠水中更顯耀眼醒目,大步走在虹橋上清風拂面,景色開闊宜人,右側可眺望金崙溪出海口,左側可見溪谷中的野溪溫泉裡,已有隊友在泡湯享受,還熱情的與我們打招呼。


想洗個溫泉澡,沿著部落小路進入,一田屋溫泉小旅店的湯屋2小時要價1200元,正好對面有間椰璽溫泉,洗澡只要100元,便可享受金崙溫泉的水滑凝脂,不用沐浴用品,純溫泉湯淋浴,洗時全身舒暢滑溜,浴後心曠神怡鬆弛。


坐在大眾池畔休息,正望著溫泉源源不絕的注入貯存池,冒出大量的蒸氣時,老板指著身旁的狀元紅告訴我,「鳥可吃的,人就可吃」,還熱心的摘了幾顆塞在我手上,經老板這一慫恿,就充當神農氏一回試試,喂!根本談不上滋味,還是吐了吧!滿樹的紅果子還是留給鳥兒一口飯吃,不要與鳥爭食了。

大武山生態教育館前方有一免費泡腳池,隊友們聚在池畔泡足聊天、消磨時間。
進教育館走馬看花。大武山可是排灣族與魯凱族共同的聖山,館裡以介紹這二個原住民族的文化為主,展示排灣三寶:青銅刀、琉璃珠、陶壺。尚有頭目木雕、傳統服飾、打獵配備、織布禁忌、石板屋、獸骨等,二樓則展示大武山的動植物生態資源,還可見到傳說中的雲豹塑像。
(14:55)
回程中,一路飆歌,歌王歌后輪番上陣,我聽著聽著睡著了,遊覽車已悄悄的把我們由太平洋岸拉回台灣海峽邊。
後記:
1.全程皆為水泥路面,適合大眾健行,然樹蔭較少,要有防曬的準備。
2.由多良車站上坡到越嶺點,樹蔭少,可眺望太平洋;過越嶺點下坡,有山勢遮陽,另有多處林蔭,景觀豐富。
3.台灣紅藜成熟時全株通紅,結滿紅穗,屆時應有一片火紅的豐收景象。
我的足跡:

Google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