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7 雪北下志佳陽~DAY2
 
七卡山莊~雪北山屋
 
▲雪山東峰
 

◆◆台南市永青山岳協會◆◆

 
 
我的路線:
 
七卡山莊 → 雪山東峰 → 三六九山莊 → 黑森林水源路 → 雪北山屋
 

 


前言:

2019/06/26 雪北下志佳陽~DAY1  

(14:10)
梨山,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小山城,現在則是登山前的重要補給站。

 

 

加油站旁的黃金李,飽滿圓潤;西瓜李,粉紅透嫩,想到酸甜的好滋味,不禁垂涎三尺,口水直吞,好想摘一顆來解解饞。

 

 
(15:30) {0K}雪東線步道
接駁車進入武陵農場後,直奔雪山登山口,雪山服務站前總是擠滿山友。

 

 

檢查入山入園後放行,正式踏上四天三夜的「雪北下志佳陽」旅程。

 

 

今晚入住七卡山莊,大家款款而行,調整呼吸,在濕潤冷涼的空氣裡,循階緩上,微微出汗。

 

 

路過觀景台,路面泥濘濕滑,沒有休息,繼續向前。

 

 

霧氣濃,濕氣重,森林裡更顯晦暗,地面濕漉漉的。

 

(16:50) {2K}雪東線步道

冷清的七卡山莊,在廚房煮過晚餐後,大家早早上床休息,好迎接明天的挑戰。

 

 


(03:50)
七卡山莊出發,頂著頭燈挺進在雪東線的步道上,天色漸漸亮起,太陽在雲層間浮沉。

 

 

在太陽的熱力放送下,雲海開始不安分的湧動翻騰,南湖大山彷彿是浮在雲端的仙島。

 

 

步道之字而上,邊走邊欣賞日出,太陽已躍出雲層,放射耀眼光芒,在桃山山頭上,應該會有不錯的日出景觀!

 

(05:30) {4K}雪東線步道

哭坡前的觀景平台,空氣凜冽,寒氣逼人,平台上無法久停,休息後繼續上路。

 

 

哭坡上杜鵑盛開,點點紅妝迎向朝陽,在蔚藍的天空裡,笑逐顏開,今天的哭坡不哭了。

 

 

雲海伏沉,南湖大山僅剩一點尖,帝王神隱,仙氣繚繞。

 

 

望著哭坡上馬鞍狀的山頭,留下幾棵枯立木,火災後演化為草原,嚮導等在岔路口,要由森林處繞過。

 

 

森林裡是巒大花楸及鐵杉、冷杉的混生林。

 

(06:00) {4.5K}

林間山徑多裂解的岩塊,起伏崎嶇。

 

 

走出森林,崖邊展望,雲海厚實的像海嘯襲捲而來。

 

 

垂直的裸岩壁上,怎麼有個黥面的臉譜形貌?像印第安人嗎?

undefined

 

(06:25) {5K}雪東線步道

雪山東峰的岔路口,若不想再上東峰的,可直往三六九山莊。

 

(06:30)

雪山東峰是我的第一座百岳,今日再度登臨,視野依舊,心境不同。

 

 

雪山東峰擁有360度的環形視野,西望雪山主峰,上空雲層盤據,左為雪山南峰。

 

 

聖稜線由雪山主峰向北延伸,較明顯的山峰是雪山北峰,明早上去看日出。

 

 

武陵四秀正是雲霧密佈時,僅露出一點山頭的是桃山,和一截山頭的池有山。

 
 

東邊隔著大甲溪與中央山脈相望,南湖大山、中央尖山所屬的北一段是眾所矚目焦點。

觀看~在雪山東峰環拍

 
 
由西坡下雪山東峰,草原上的圓形平台是直升機降落場。

 

 

續朝三六九山莊前進,稜線間霧氣朦朧,山頭上雲捲雲舒,冷杉挺拔,杜鵑紅艷。

 

 

佇立在杜鵑花叢間,酷似鐵杉的大樹,枝葉更像是冷杉。

 

 

雪山的迎賓樹,可是一棵端正的玉山圓柏,卻曾被盜伐者覬覦。

 

 

鑽出箭竹隧道,在山腰間看到了三六九山莊。

 

(07:30) {7.1K}雪東線步道

在三六九山莊下方的休息椅,稍事停留,短暫休息。

 

 

二隻酒紅朱雀在廚房旁的水溝間,覓尋殘餘的食物。

 

 

品田山在雲霧繚繞間,終於露出獨特的褶皺地層。

 

 

三六九山莊附近的玉山繡線菊,花團錦簇,賞心悅目。

 

(08:10) {0K}黑森林水源路

三六九草原霧氣瀰漫,岔路口右行,改走黑森林水源路。

 

 

最近一次的森林大火,燒掉了大片的箭竹草原,及一部份的冷杉森林。

 

 

進入森林前,步道旁有一片玉山櫻草族群。

 

 

水源路上倒木多,大部份都有鋸除,但仍存在著不少的倒木障礙。

 

 

黑森林主要是冷杉純林,筆直高大的冷杉,在霧中更顯迷離。

 

(08:50) {1K}黑森林水源路

緩坡林底的休息區,七橫八豎的倒木,充當臨時座椅。

 

 

聳直粗壯的冷杉森林,底層佈滿青綠色的苔蘚。

 

 

步道下方的山坡,充斥著倒木、腐木,還有一條黑色水管。

 

 

仰望絕壁上方的稜線,就是今天要走的聖稜線。

 

 

倒木倒的一片狼籍,辛苦的跨越重重障礙。

 

 

從倒下的冷杉倒木旁走過,才能感受冷杉實際的高度。

 

 

一整列的冷杉,遭遇強風吹襲,整齊的倒躺在山坡上。

 

(09:15) {1.5K}黑森林水源路

越過傾斜的V形溪谷,光滑的石壁間綁著一條扁繩,確保過溪安全。

 

 

溪水由雪山一號圈谷匯流而下,溪谷明顯陡峻而傾斜,是三六九山莊的水源頭。

 

 

過溪後,開始攀爬,直上聖稜線,會是一段辛苦的上坡路。

 

 

青苔鋪滿地表,大地翠綠滿盈,倒木披上綠衣,等待回歸大地。

 

 

森林破空處,冷杉苗已蓄勢待發,準備填滿林隙。

 

 

在林緣間,窺見迷霧裡的陡峭碎石坡,將會是下一個挑戰。

 

 

出冷杉森林,沿著矮盤灌叢上行,玉山杜鵑、玉山圓柏是步徑上的主要植被。

 

(10:30) {2.2K}黑森林水源路

逆著碎石坡而上,盡量走在碎石坡與矮盤灌叢的邊緣地帶。

 

 

回望披覆山坡的矮盤灌叢,灌叢所覆蓋的區域,原本應該也都是碎石坡。

 

 

碎石坡就是一條石流河,裂解的岩屑用漫長的歲月,順著陡峭的斜坡向下蠕動。

 

 

對面猙獰的裸露岩塊,是聖稜線上向東突起的岩體,正加速風化崩解中,望之令人生畏。

 

 

這段碎石坡長約300公尺,鬆散的岩屑,峭直的斜坡,每走一步都要下滑一些,負重陡上,倍感吃力。

 

 

見拉繩綁在矮盤灌叢間,雖然一樣的陡峭難攀,至少有樹根及拉繩可以抓握借力。

 

(11:30) {2.5K}黑森林水源路

上到2.5K矮盤灌叢裡的指標樁,宣告水源路的盡頭,雲霧間但見綠意,幾株遲開的玉山杜鵑獨領風騷。

 

(11:35) {1.9K}聖稜線步道

在灌叢間,綁著不少步條的岔路口,看到1.9K的里程樁,已然站上了聖稜線。

 

 

走進迷霧裡,稜線視線不佳,取右往雪山北峰,步道上矮盤灌叢及冰楔裂岩交錯分布。

 

 

聖稜線步道,全線都在三千公尺以上,山峰起伏連綿不絕,望不見雪山北峰的位置,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聖稜線上的凱蘭特崑段,就有好幾座小圓峰,得一座一座的翻繞。

 

 

前方山頭可能是凱蘭特崑山北峰,有段陡斜壁要攀爬,是聖稜線南段的險扼斜壁,曾有山友命喪於此。

 

(12:15) {2.4K}聖稜線步道

斜壁上有拉繩,拉繩一端就綁在玉山圓柏的樹幹上,此時天空下起霧雨,陡上光滑的斜壁,務必小心,拉緊拉繩,留意背包。

 

 
迷霧山徑無限的延展,玉山杜鵑是旅途中的慰藉,隱約可見後頭三座圓峰。

 

 
回望巨岩疊置的小山頭,儼然是一座空中堡壘,不禁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步徑跨過虯幹盤曲的玉山圓柏,這棵老樹的年歲可能是我無法想像的。

 

 

繞行岩牆而過,還好不是每座峰頂都必須拜訪,稍緩疲累。


 
凹谷間的灌叢區,玉山杜鵑及玉山圓柏的側枝幹,常伸出於步徑上,阻礙通行,會絆住背包及雙腿。

 

(12:45) {3K}聖稜線步道

過3K指標,山凹間,雄渾堅毅的玉山圓柏,屹立幾千年。

 
 
枝條漫舞間,撐起一片天,聽任疾風的削頂,無畏大雪的施壓。

 

 
走進玉山圓柏世界裡,每一棵玉山圓柏皆飽受風霜,依然執念的守著這片最嚴苛的生長環境。

 

 
要幾歷多少歲月磨難,才能型塑曲扭繞轉的軀幹,玉山圓柏無疑是森林裡的鬥士。

 

 
城牆般的岩稜,築起一道安全防線,只需沿著牆腳邊走。

 

 
霧氣突然的消散,眼前是黛綠的山頭,及險峻的碎石坡。

 

 
傲骨虯曲的玉山圓柏,造型如盤龍石柱,又像靈鳳棲枝,帶著飛颺的羽飾,昂首聖稜之巔。

 

 
濃密的針葉,垂低的枝條,玉山圓柏的老樹,樹冠匍匐,鋪地延展。

 

 
過3.9K,步徑突然平緩好走,彷彿走在鄉間小路上。

 

(14:00) {4K}聖稜線步道

鞍部間,有許多高大的玉山圓柏,背風處,雪北山屋位在其中。

 

 
雪北山屋的水源是收集屋頂斜面的雨水而來,抵達山屋不久,就下起大雨來,儲水槽進帳不少。

 

 

山屋旁還有一間更迷你的小屋,是私密的解放區,倒是坑口太大,得防範腿軟意外。

 

 
雨後霧氣仍重,山屋附近閒晃,仰望中空的老樹,令人肅然起敬,這該有幾千歲了吧!

 

 
往雪山北峰的路上,有更密集的玉山圓柏純林,在迷霧中惑幻我的視覺。

 

 
 
 
走過千百個歲月,玉山圓柏傲雪凌霜的硬骨頭,仍不敵卑微而無知的人類,何時我們才真正的懂得向山林致敬!

 

 
霧中看雪北山屋,真像是童話小屋,今晚裡頭客滿,還外搭營帳,傍晚的氣溫度降的很快,趕緊回到溫暖的小屋,期待明天有好天氣。
 

 


 

後記:

 

他隊山友,有一人似乎高山反應,在其隊友的協助下,順利使用PAC幫助她渡過難關,雖然使用時機不知合不合宜,因這裝備大家都沒用過,也算是開開眼界,眾人七嘴八舌的拼湊,歷經半小時多,該名隊員的狀況獲得緩解,眾人再把裝備收拾妥當,放回塑膠桶裡存放,心存感激之餘,山友理應學習使用方法,才不會急用時手忙腳亂。

 
 


 


 

我的足跡:

 

 

 

 


 Google Earth:

 

 

參考資料:

 

雪山大火毀3.5公頃林地

高山急救員攜帶型加壓袋(PAC) - 起來動一動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Taiwan Wilderness Medical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堂葫蘆 的頭像
    堂葫蘆

    堂葫蘆的山野部落

    堂葫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