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3 雪山西稜 DAY3
枯木營地 ~奇峻山營地
▲大雪山
◆◆台南市永青山岳協會◆◆
我的路線:
26K枯木營地 → 28.5K大雪山登山口 → 三岔路口 → 大雪山 → 大雪山北峰 → 奇峻山營地(宿)
前言:
暗夜裡,雷聲霹靂,雨滴急打,寤寐輾轉,思緒湧上心頭,擔憂營地淹水,擔憂步徑泥濘濕滑,擔憂掛在外頭的雨衣被風吹走,擔憂小孩發燒沒退,擔憂…撤退,或許天一亮天氣就會轉好,雨要下就趕快下吧!
惱人的雨夜,隆隆的雷聲,無趣的打開手機,藍光中顯示十一點,山羌、鼯鼠的嚎叫聲,似近還遠,或許牠們和我一樣,徹夜難眠!
(05:40)
雨勢稍歇,趕緊拔營,背包濕了,睡袋潮了,含水的營帳更不用說了,背負的重量不減反增。
今天要上大雪山,還得再先走2.5K的林道到登山口,在頭燈的照耀下,亦步亦趨的跟上隊伍,朦朧的山景,氳氤的溪谷,氣象預報著陰偶陣雨,只求不要連綿下雨就好。
天亮了,崩落的溪谷景觀大致,堆疊的岩塊、橫豎的倒木,尤見溪水嘩啦,是一處活水源。
林道傍著溪谷,山坡上全是人造林,視野清新,氣候宜人,希望能保持這樣的天氣,讓我們能安然的走上雪山西稜之路。
(06:40)
28.5K是水源地,也是雪山西稜的上切點,過溪後就地休息,補充熱量,大雪山登山口還在上方崩塌地,離開林道前,在此拍照合影。
開始上溯溪谷,滿佈亂石倒木,裂岩尖銳、溪水伏流,踏石攀升,喘息不已。留意鬆動的岩塊,觀察疊石的位置,自覓路徑,起起落落,倍感艱辛。
在裸岩裡跳下躍上,在倒木間迂迴繞行,隊友漸行漸遠,鞍部遙遙無期!
左切小溪谷,除了溪谷較窄,岩塊較小外,地形依舊嚴峻,一路負重爬升,真叫人吃不消,途中休息了好幾回。
(09:50)
小溪谷漸趨狹窄,箭竹草坡出現,兩棵鐵杉矗立眼前,從鐵杉間通過,彷彿進入一道門,被稱為「大雪山之門」,終於沾到大雪山的邊緣了。
景觀轉換為箭竹草坡,不變的是持續的攀升,草坡上散布松林。
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可汗山稜線,我們的行程並不會經過,小山頭雲霧繚繞,時隱時現。
(10:40)
終於站上雪山西稜的稜線,鞍部處也是三岔路口,我覺得快累癱了,直接躺平在草原上休息一會兒。
休息過後,沿著稜線東北方前進,正式縱走在雪山西稜上。
回望三岔路口,右下切回230林道,直行是可汗山,經志摩山可到中雪山。
(12:00)
爬過草原山頭(原以為是匹匹達山),熱能耗盡,餓了累了,找個避風林裡吃午餐。
經一道瘦稜,陡斜的碎石坡,一洩千里,怪恐怖的。
(13:40)
穿行一段冷杉林後,再度站上草原山頭,終見匹匹達山的標示牌,原本可看見連綿的草原景觀,因霧牆而無緣一見。
順草坡緩下150公尺,即見草原鞍部上的匹匹達營地,隊友趁著休息空檔,取出濕漉的營帳,披在草原上吹風掠乾,營地附近聽說有看天池水源,我卻懶得去探查。
(14:00)
匹匹達營地離大雪山約350公尺,大夥再度一起踏上旅程,朝大雪山前進。
稜線上出現玉山圓柏等矮盤灌叢,才一瞬間的工夫,迷霧鎖住大雪山。
回望匹匹達山,這時卻已霧散雲開,南坡箭竹草色青青,北坡冷杉一片濃綠。
上至大雪山稜線,大夥先把背包卸放岔路口,再輕鬆登頂大雪山。
(14:40)
左上稜線不久即抵山頭,此時四周雲霧消散,展望極為遼闊。大雪山,標高3,530公尺,二等三角點,編號1545,百岳排名第23。
承蒙老天厚愛,順利登頂大雪山,微風吹送,天陰無雨,已是難得的好天氣,大夥展露會心的笑容。
東側為志樂溪上游源頭,草原上有個看天池,山谷間全是深綠的冷杉林,和高山草原形成一道明顯的界線,遠處高山即是雪山主峰及雪劍線。
北眺大雪山北峰,大雪山大草原迤邐在稜線東坡,遠處則是 奇峻山、頭鷹山 連稜及雪山主峰。
今天的大雪山出奇的平靜,雖然沒出大景,大家還是拍照拍到滿意為止。
下大雪山後,重拾背包,即將進入引人入勝的大草原景觀區。
觀看~雲霧飄渺的大雪山
連結匹匹達山的窄稜,風颯颯,霧疾疾,回首來時路,中雪山已在雲深不知處。
迢遙西稜路,行行復行行,草原綿延不絕,稜線起伏不定。
才離開大雪山,迷霧即鋪天蓋地而來,開始接受麥當勞式的草原訓練,行走在草原稜線上,尤如漫步在雲端。
走在稜線之巔,壯偉的聖稜線下方,有片美麗的高山草原,最令人感動的不是聖稜線,也不是高山草原,而是我「在」這裡。
當我還在用心感受存在時,隊伍已下到前頭的草坡處,收起思緒,趕路要緊。
才翻過這重山,隊伍已走向另一重山,在大雪山大草原上,隊友像一隻隻的小螞蟻,朝稜線踽踽而行,人是多麼的渺小與卑微。
山脈蒼茫,草原遼闊,雪山西稜最美的高山草原,真該停下腳步,順便喝杯咖啡。
觀看~美麗的大雪山大草原
風雲詭譎,由大安溪谷吹上來的雲霧,順著草坡灌進大甲溪谷,天色瞬間變暗了,該不會又變天吧!
(15:50)
站上山頭,風勢強勁,這座位於大雪山之北的草原山,就叫大雪山北峰。
在大雪山北峰向西延伸的稜脈上,可看到大範圍的坡面侵蝕,山頭岌岌可危。
下切草原鞍部,雲霧快速的向東飄移,或許是好天氣的預報。
看見大雪溪上游的坡面侵蝕,河川向源侵蝕的結果,造成三面向的大崩塌。
隊友正通過分水嶺鞍部,眼見西側的大塌陷,造成邊坡土石下滑,稜線步道被迫東移修正。
走到崩塌坡邊緣,親眼目睹河川的向源侵蝕作用,給我上了一節寶貴的地理課。
通過鞍部,西風強刮,差點站不住腳,壓低帽沿抗風而行,腳步自然東挪草坡地,實不宜靠邊坡太近。
回望分水嶺鞍部,上頭是大雪山北峰的草原,邊坡上的步徑雖不驚險,然遇強風吹襲,卻走的搖搖晃晃。
冷杉林,在山凹背風處形成大片純林,與箭竹草原形成兩個迥異的植被世界。
草坡上自然形成的波紋,如湖面上起漣漪,是否是風的作用?遠方的山頭是奇峻山。
奇峻山的冷杉林成帶狀連結,大有包挾箭竹草原之勢。
隊友已突破奇峻山南鞍森林,正穿越草坡而上,我的心涼了一大截,咬緊牙根,說什麼也得跟上隊伍。
當我爬升到奇峻山南面草坡時,眼看太陽就快下山,心中不免擔心摸黑,先拿出頭燈準備,仰望山頭累累危岩,甚為恐怖,今晚的歇腳處,到底還要走多久?
(17:40)
途中遇明堅哥前來取伏流水,得知距離營地還有100公尺,抵奇峻山營地,卸下沉重的背包,隊友們都已搭好帳,準備休息了,覓得一塊稍微傾斜的岩坡搭帳,並商請吳校長代勞取水,搭好營帳,煮食完畢,夜已深沉,大夥都睡了,我真的好累,也得趕快入睡,才能面對明天的新挑戰。
後記:
1.原猜想會紮營在奇峻山南鞍森林營地,經過時才發現,營地狹窄位於岩堆間,無法容納多人搭帳,似乎也沒水源。
2.奇峻山營地位於稜肩處,腹地寬廣,視野開闊,據說可看到大雪山、白姑大山、雪劍稜線、奇萊連峰等,都能映入眼簾,可惜太晚進駐,無緣目睹。
3.由林道26K枯木營地走到大雪山,爬升近1100公尺,再由大雪山走到奇峻山營地,怎個"累"字了得?
4.大雪山並不比雪山「大」,大雪山山名的由來,根據登山界耆老楊南郡先生的考證:「大雪山係日人所命名,其因大草原風光,極像北海道的大雪山,故名。命名的由來與『雪山』無任何相關。
5.第三天路程約走了16.5公里,11小時。
我的足跡:
Google Earth:
參考資料:
大雪山(台灣) - 维基百科
延伸網頁:
2020/04/03 雪山西稜~DAY3~匹匹達山 大雪山 大雪山北峰
2020/04/04 雪山西稜~DAY4~奇峻山 頭鷹山 火石山
2020/04/05 雪山西稜~DAY5~博可爾草原 翠池 玉山圓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