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6_拾丸山
◆◆台南市永青山岳協會◆◆
拾丸山 標高2,905公尺 三等三角點
我的路線:
小雪山旅遊資訊站 ↹ 小雪山戰備道 ↹ 拾丸山登山口 ↹ 廢瞭望臺 ↹ 拾丸谷 ↹ 拾丸山
昨天輕鬆走北三錐山,晚上入住大雪山森林遊樂區43K的雪山莊,洗個舒服的澡,睡個舒適的覺,清晨四點再度搭車來到49K的小雪山停車場,準備前進拾丸山。
(04:30)
小雪山資訊站前一片漆黑,車外冷風寒意,整裝後拾級而上,沿水泥道路前行。
頂著頭燈,跟上腳步,經天池時,夜空中繁星熠熠,一路無聲直奔登山口,此時天色漸亮,尋找繫有步條的山徑,方停下腳步來,等候全員到齊。
(05:30)
取下頭燈,戴上手套,開始陡上山徑,拾丸山的坎坷山行,正式揭開序幕。
登上稜線,旭日東昇,火球般的太陽,放射金色光芒,溫暖大地,森林甦醒。
稜線東望,群山萬壑間,雲海湧動,天空透出魚肚白。
稜線步徑平坦,箭竹草坡開闊,白姑大山群峰是視野裡的焦點。
(06:00)
抵廢瞭望臺(標高2,980公尺),支架平臺垮落在鐵皮屋前,瞭望臺所在位置,是此行的最高點。
繞過鐵皮屋,屋內仍留有床鋪,穿越瞭望臺,樹苗正悄悄成長,從基座的範圍推測,原本的瞭望臺應該相當高大。
過瞭望臺後,下開闊草坡,隨即陡下切,步入蠻荒而幽密的箭竹世界。
陡下再陡下,茂密的箭竹盤踞叢生,放眼山頭全是鐵杉林。
海拔2500~3100公尺是鐵杉林帶,高大粗壯的鐵杉,比比皆是,令人讚嘆!
幹脈相連的三棵鐵杉,如同手足般緊密在一起。
稜線上的鐵杉恣意生長,有的筆直、有的分歧,有的傾斜、有的倒下,在藍天的襯托更顯千姿百態,依循著大自然的步調生息。
粗壯堅毅的大鐵杉,屹立在崢嶸岩稜上,就像耐受風霜的老者,一身傲骨,不畏艱難。
挺拔俊俏的鐵杉,直插天際,誰與爭鋒?
從鐵杉的間隙,窺見遠端的大雪山。
朝陽在鐵杉林的枝椏間閃動,今天肯定是個晴朗的好天氣,大家充滿信心,縱使箭竹難纏,步徑崎嶇。
拾丸山並不是熱門的山,山友走出的足跡,遠不及箭竹密合的速度,步徑路線常叫人苦惱,有時還是得靠自己開路。
岩稜搭配鐵杉,景觀渾然天成,值得佇足停留,然而漫天的箭竹,遮蔽步徑視野,自然也就無心賞景了。
被連根拔除的鐵杉,訝異的發現,淺層的根系,根本就承受不了狂風的吹襲,終將應聲倒地形成倒木。
鐵杉的利用價值遠不及檜木,加上海拔較高,沒有林道深入,而能保留大片的自然純林。
在箭竹海裡泅泳,根本難逃箭竹叢林,偶見連綿的稜脈,不知拾丸山到底在哪裡?
圓滾筆直的大倒木,竟成了通行的 捷徑 ,底層全被箭竹遮覆,難以窺測地貌,專注謹慎的走過圓木橋。
樺葉莢蒾,葉形寬大紙質,葉緣鋸齒有突尖,秋天成熟的紅色果實,玲瓏討喜、垂涎欲滴,生長在鐵杉林緣。
懸空的枯木,大角度的傾斜著,或許須等到木頭腐朽,才會自然斷裂。
拾丸山的鐵杉林,有百岳名山的襯托,更顯蒼勁挺拔。
(08:25)
拾丸谷是前進拾丸山的主要休息區,谷中乾涸,長滿芒草,是箭竹叢林裡的異類。
前往拾丸山前的危稜峭岩上,眺望層巒疊嶂的美麗稜線。
(09:10)
抵拾丸山,基石隱藏在濃密的箭竹叢裡,要不是山友們刻意的踏足砍除,這顆三角點真的會被箭竹大軍給掩沒。
拾丸山的腹地窄小,拍完照後,就得回程,一路上除了濃密的箭竹叢外,就屬鐵杉純林了,景觀或許單調些。
在鐵杉林裡發現一棵台灣粗榧,生長在懸崖峭壁邊,葉面有著深綠色的光澤。
遠方的山頭上是小雪山的海軍雷達站,因屬軍事管制區,小雪山的三角點位於營區內,少有山友登臨。
這棵大鐵杉的樹幹上,有二道黝黑的溝痕,是被動物刮除的?還是人為?
飛機掠過藍天,時間久了,留下一條鬆散的尾跡雲。
大大的樹洞,是野生動物的庇護繁殖所,不知貓頭鷹會不會在裡面築巢?
箭竹、鐵杉、倒木的組合,幾乎就是拾丸山任性使壞的自然林相。
仰觀筆直高聳的鐵杉,讓人心曠神怡,視野得以舒展。
比人還高的箭竹林,鑽進裡頭大玩迷宮遊戲,要不是路跡明顯,有步條可循,可能會有迷途的危險。
大鐵杉的基部上長出不少的猴板凳,看來大鐵杉是生病了!
(09:50)
回到拾丸谷,是個避風的理想營地,可惜谷中無水,艷陽天裡要在谷中休息,實在令人吃不消。
松林裡好休息,陽光斑駁,樹影婆娑,松針適軟,悠閒放空,享受野餐的氛圍是庭園餐廳無可比擬的。
(10:10)
這小區的混生林,一邊是二葉松,一邊是鐵杉林;二葉松下松針鋪地,鐵杉林裡箭竹叢生。
休息後回程途中,欣賞鐵杉的百態千姿,常見大鐵杉總是分歧如傘狀,然而直聳參天者亦不少。
再度看見小雪山,距離更近了,雷達站像個燭台。
眼前是2,867公尺的知馬漢山,山頭上是大片的箭竹草原,為台灣高山特有的景觀,後方則是大、小劍山。
經裸岩崩塌區,步條路線分歧,大夥盡量走在一起,避免誤入歧途,尤其是鋪天蓋地的箭竹叢林,一不小心就容易走偏主路徑。
大量的自然倒木,躲藏在箭竹叢裡,徒增行走的困難,跨越翻爬各顯神通了。
除了倒木,更大的阻礙當屬廢材堆,滑溜不穩,踩踏易碎,有時勾絆衣褲,通行費時費力。
箭竹在潮濕背風處可長高至2~3米,彷彿走進箭竹隧道,與人齊高的箭竹叢最危險了,箭竹拂面可能造成臉部的刮傷,甚至有可能被箭竹插傷眼睛。
(13:10)
回廢瞭望臺前有長陡坡,需借助箭竹的抓握使力,歷經漫長的箭竹坡,終於看到瞭望臺塌廢的支架,今天的折磨暫告解除。
繞過鐵皮屋,平緩的稜線步道,遠山含笑,積雲如棉花糖,觀雲又看山,腳步不覺輕盈。
雖然還沒完全擺脫箭竹的騷擾,但是步道已明顯好走,更沒有其他的障礙物。
低矮錐狀的北三錐山映入眼簾,後頭有白姑大山群峰屏障在後。
天空滿佈積雲,草原視野舒展,天寬地闊任我行,念天地之悠悠。
寬坦的步道,垂下擋道的箭竹明顯被砍除,顯然有熱心的山友剛整理過步道。
(13:30)
下登山口前,眺望小雪山,從這個角度看,雷達站則位於山後。
出登山口,順戰備道而行,雖然路況超級良好,但是路遙而感腳步蹣跚。
路旁的琉璃草,蠍尾狀的花序對稱開展,朵朵的小花,湛藍如琉璃,果實會黏附在人或動物的身上。
戰備道蜿蜒而下,經過小雪山的山腰時,又可以看到小雪山雷達站了。
5~8月是毛地黃的盛花期,花莖上掛著風鈴般的花朵,色彩艷麗卻有毒性,只能靜觀,時序晚秋,毛地黃依然在道路旁綻放,是高山上常見的外來物種。
台灣青木香,直立草本,頭花甚大,呈下垂狀,瘦果成熟時,白色冠毛包覆成球狀。
玉山抱莖籟簫,狹葉線形,葉背密被綿毛,花小而多數,高山岩壁間常見的陽性草花。
路旁有片光滑的大斜壁,斜壁長出不少的二葉松苗。
戰備道上鋪滿松針,經松針覆蓋的邊坡,幾乎長不出野草來。
扁核木,蔓性灌木,葉腋常見尖銳長刺,花序腋生,10月已見花苞。
4.3公里的水泥路,漫長無趣令人懶,就當作是訓練腳程吧!
(14:20)
路口的管制柵欄,軍事管制區域,禁止車輛進入,步行則可繞過柵欄。
途經天池,瑞雪亭附近已見不少遊客,混入人群中,緩慢閒散的步調氛圍。
二隻帝雉亞成鳥在路旁覓食,不怕生人,大搖大擺逛大街,應該是被遊客飼養慣了。
(14:30)
回到小雪山資訊站,雲霧開始籠罩,天色瞬間暗了下來。
這排刻意種植在小雪山資訊站(海拔2,560公尺)的台灣冷杉,乍看以為是雲杉,矮化的植株和印象中高大挺拔的冷杉,大為不同。
(15:00)
廣場上停滿了車輛,假日遊客熙來攘往,我們坐在階梯上歇息,這一路上跌跌撞撞,除了明顯的衣衫勾破外,每個人的身體或多或少都帶傷,只是不足為外人道罷了,「拾丸」也因此被戲謔為「拾個腫丸」,比起「五個男人」來的貼切。
後記:
1.由小雪山資訊站走到拾丸山來回約21公里的路程(到登山口要先走4.3公里的水泥道路)。
2.拾丸山的落差或許不算大,但難度卻高,主要是路途坎坷、路徑不明,竟日與箭竹纏鬥,即使渾身是勁的勇腳,也施展不出,來回約需10小時。
3.小雪山,海拔2,997公尺,山頂立有一顆編號1544的二等三角點,此基點位於軍事管制區內,山友無法進入,有人就以小雪山瞭臺當作是小雪山的替代山頭。
4.小雪山瞭望臺海拔約2,980公尺,比拾丸山的2,905公尺還高,所以回程是「回頭崎」。
5.前往拾丸山登山口的水泥道路,屬軍事管制區域,應叫做小雪山戰備道,而不是小雪山林道。
6.由拾丸山走志摩山,接中雪山,曾是230林道封閉後,山友走雪山西稜的替代路線。
我的足跡:
Google Earth: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