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筏灣泰武步道
 
 

 
我的路線:

 

北大武山新登山口  北大武山舊登山口  筏灣泰武步道  舊筏灣部落  瑪筏產業道路12.5K

 

 


(08:50)

小車停在北大武山新登山口路旁,由於道路狹窄,停車空間有限,即使非假日也是一位難求。

 

 

車輛迴轉區是禁止停車的,現在蓋了一座基地台,希望不要大家貪圖自身便利,佔用迴轉區。

 

 

由新登口的石階而上,接廢車道,先走到舊登山口。

 

 

由廢車道演變成的步道小徑,野草早已掩沒原有的水泥路面。

 

 

被強風吹折的這棵紅檜,竟能苟延殘喘的活了下來。

 

(09:20)
日湯真山岔路口休息區,有山友正在拍照,腳步繼續前行。

 

 

斷裂的櫟樹枝條,正值開花期,葉大型下垂,全緣波浪狀,葉脈明顯,表面深綠,葉背灰白,未見堅果,猜是鬼櫟?

 
 
往第二停車場的指標,路都斷了好幾年,這指示牌竟還新穎如初!

 

 

右側是崩塌坡地,沒有林蔭,曝曬嚴重,最好快步通過。

 

 

台灣厚距花,嫩莖及葉柄紅色,花瓣四枚,花色淡紅,花藥黃色,全株怒放中,真是討喜。

 
 
台灣天南星,外形和長行天南星極像,差別在於佛焰苞內的花序軸,最前端呈較纖細的棒狀,是常見的一種天南星。

 
(09:50)
來到北大武山舊登山口前廣場,先在陰涼處休息一會,階梯而上便是北大武山的檢查哨了。

 

 

筏灣泰武步道,就從北大武山舊登山口左側步道進入。

 

 

到舊筏灣要10公里,另有日湯真山2.8公里的岔路指標。

 

 

行約60公尺,左上方有一座豪華的化粧室,取右繼續前行。

 

 

徜徉在柳杉林裡,聆聽鳥鳴啁啾,感覺舒適而怡情。

 
 

步道旁的休息區,以木頭拼裝成的簡陋矮桌椅,融入森林的情境中。

 

 

一棟白色建築物,掛牌為「大武山自然保留區監測站新建工程」。

 

 

致哥說要走到步道的盡頭休息,這段的柳杉林足以媲美溪頭的林相。

 
 
又經過一處簡陋休息區,腹地平坦寬敞,蠻適合大隊人馬。

 

(10:00)
林道盡頭有二處休息區,拿出點心水果來享用,森林幽靜,微風送爽,流水涓涓,鳥鳴悠揚,偷得浮日半日閒,慵懶發呆的好地方。

 

(10:30)
離開舒坦的林道,步徑開始起起伏伏,下切過溪溝,岩壁潮濕滑溜,通行並不順暢。

 

 

透空地遠眺,晴朗多雲的好天氣,平和社舊址是否位在前方稜脈下?

 
 
浮雲罩頂,山頭隱沒,視野約落在北大武山至霧頭山之間。

 
 

步徑崎嶇難行,隨著地形的落差上下切繞,才能再接上僅存的步道。

 

(10:50)
1,500公尺的里程樁,柔腸寸斷的步道,前行的路途茫然未卜,一切得小心為要。

 

 
慶幸有個晴朗的天空,心情也就坦然一點,積雲已高掛山稜上,只祈盼不要下雨。

 

 
橫向支稜越來越接近,中間鞍部處將是今天中午的午休地。

 

(11:00)
一條溪澗橫阻,由邊坡垂直下切,憑藉拉繩循徑而下,步徑濕濘踏點難覓,恐有摔跌的危機,是路程中的險域禁地,不得不慎!

 

 

好不容易下達溪谷,仰望巨岩交疊,想橫越這段峭谷危崖,得步步為營,小心謹慎為要!

 

 
沁涼的溪水,依著岩縫滲流,在汗水淋漓中,更感涼爽舒暢,溪澗水聲泠泠,頗具野趣祕境。

 
 
椒草,莖有毛無稜,葉肉質輪生,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生長在潮濕的岩壁上。

 

 

插天山羊耳蒜(黃花羊耳蘭),唇瓣反捲,前緣鋸齒,著生在潮濕的岩壁。

 

 

像一塊大餅的蘑菇。紫紅蘑菇?

 
 
大自然是個修護師,充分運用綠色植物來當敷料,崩塌而裸露的山壁,已不見原本猙獰的面貌,眼前是片綠意滿盈的青翠山林。

 

 

棕紅懸鉤子(玉里懸鉤子),攀緣灌木,掌狀葉,托葉羽裂狀,新枝密被柔毛,小枝帶刺。

 
 
裸露岩坡,樹苗初長,腎蕨從岩隙間冒出新綠,柔化了岩塊的戾氣。

 

 
看似溪谷地形,邊坡和谷底並無大樹,會是暴雨的侵蝕及搬運,加寬的溪谷?

 

 

金石榴,2離基脈,花瓣四枚,花朵白色,雄蕊4長4短,花絲彎鉤狀,花梗光滑泛紅。

 
 

 

田代氏鼠尾草,莖具四稜,葉有2型~單葉或三出複葉,花序軸細長,花冠白色。

 
 
在原始闊葉林中穿梭,雖然視野受限,然而步徑保持完整,相較平坦且通順,有漸入佳境之感。

 

 
出現石板遺跡,三面直立的石板,構成的一道牆面,用途不明?

 

 
雜林中,隱約可見大面積的石板駁坎,不像是聚落遺址,可能是山坡墾地?

 

 
沿途全是荒廢的石板遺跡,駁坎間密集的雜木已蔚然成林。

 

(12:20)
石板遺跡旁,就有一道石壁流瀑,足以說明墾地有水源灌溉,或許也曾形成小聚落?

 

 
這道石壁流瀑,並沒有任何的輔助工具,幸好目前並非雨季,依著紅色步條處橫越,若是雨天或是水流湍急時,想強行通過,可得小心光滑的石壁滑梯,以及深不可測的萬丈深淵。

 

 
站在石壁流瀑眺望,連續橫跨的五條小溪溝,都屬隘寮南溪上游的小支流源頭。

 

 
過石壁流瀑不久,有3K的里程樁,步道鋪設越見講究,可見筏灣泰武步道曾是部落間往來的重要通道。

 

 

布烈氏黃芩,葉表無毛,花冠紫藍色,與南台灣黃芩極為相似,主要差異要看葉背是否被毛,然而總是忘了拍葉背的重要特徵。

 
 
鑽過一段矮箭竹,前方似乎透出亮光,應該是有好消息。

 

(12:35)
支稜鞍部,是個四岔路口,目前僅存一面指標指向北大武山,另外的三方向是舊萬安舊平和舊筏灣,附近聽說有水源,不過雜草叢生,蒼蠅黏人,只好另覓休息地。

 

 
站在支稜鞍部前,可眺望鱈葉根山與日湯真山之間的稜脈,稜脈的後方才是舊筏灣。

 

 
鞍部取右,樹幹上的指標牌已模糊不清,另有新釘牌「平和社」。

 

(12:40)
走沒多久,崖邊的樹林有一段被鋸除,呈現開闊的視野,是野餐的好地方,不過卻因天朗氣清,熱氣襲人,還是閃入林蔭中休息涼快。

 
 
站在崖邊展望,有一條野瀑掛在西大武山的半山腰,形成天然的用餐景觀,只怪我們不夠浪漫。

 
(13:40)
卸下背包用餐前,先來一場螞蝗大戰,每個幾乎都被螞蝗上身,阿利哥最慷慨,捐了不少血。
 

 
 
休息近一小時,返程時嚮導決定要兵分二路,致哥和輝哥一組原路折回停車處取車,把我們三人編成一組,縱走出舊筏灣,致哥說往舊筏灣的步道很好走,要我們不用擔心,回到支稜鞍部後大家分道揚鑣,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這條筏灣泰武步道,基本上就是日湯真、鱈葉根連稜的腰繞路,在支稜處即可看見上方的連稜山脈。

 

(13:50)
在支稜鞍部分手後,朝右側的下坡路,開始腰繞往舊筏灣。

 

 

平柄菝葜,攀緣性藤本,莖光滑無刺,葉柄稍長,一對對的長直捲鬚伸展在步道上空。

 
 
相思樹曾是部落重要的樹種,現在已不再砍伐了,長得快的相思樹體型都相當粗壯。

 

 
也有一片柳杉林,這片柳杉林地比不上泰武步道端的茂盛壯碩,呈現原始雜木的風貌。

 
 
柳杉林蔭零星冒出的綠褶菇,一朵朵撐大的傘面,雖具毒性,不去食用純觀賞,也饒富趣味。

 
 
新竹油柑,落葉小灌木,葉背灰白,果實朝下生長,漿果由綠轉黑,沒有觀察到簡誌說的葉先端具小突尖。

 
 
黑星紫金牛,葉圓鋸齒緣,在林蔭開闊的步道上,不受干擾的生長,可長成2米高的灌木。

 
 
開闊地,蔓草滋長掩沒步道,可能是林木砍伐後的次生林,自然的演替正在進行中。

 

 

筏灣端的步道果然順暢好走,維持的相當良好,一路下坡腳步輕盈,頗感輕舟已過萬重山。

 

 

田代氏澤蘭,攀緣性藤本,有短葉柄,葉鋸齒緣,葉基圓鈍,先端漸尖。

 
 
台灣桫欏的枯葉,通常會殘留頂端形成樹裙,在山谷間形成大片的群落。

 

 
潮濕地面留下了機車的胎痕,聽致哥說平和社的尋根祭祖活動就是騎機車回到部落的。

 

 
蛇莓,匍匐性,莖細長,三出複葉,花冠黃色,瘦果鮮紅,食之無味,步道上常見。

 
(14:10)
光滑的傾斜岩壁,在岩壁砌上水泥道,機車才有辦法通行無阻,人員也相對安全無慮。

 

(14:20)
越往下走步道漸寬,可通行汽車的產業道路,路旁堆置了建材木料。

 

 

台灣鐵莧,下垂的雄花葇荑花序很長,遠超過穗狀花序的雌花。

 
 
在對面山壁間的崩塌地,掛著一條大瀑布,即是射鹿溪瀑布群。 

 
 
野桐,葉基部具2腺點,葉背黃綠色,穗狀花序,雌雄異株,是「先驅樹種」。

 
 
寬大的相思林道,台灣很多山區的產業道路,都可見到這樣的相思林道。

 

 
寶島玉葉金花,聚繖花序頂生,花冠筒長,玉葉來自萼片的變白增大,金花指的是金黃色星狀花。

 
(14:50)
前方是一整片的斜峭石壁,由山頭直下溪谷,道路攔腰而過,壯闊的危崖!

 

 
仰望這片令震懾的巨大斜壁,很難想像雨季時會是怎樣的飛瀑場景?

 

 
下探直落的峭壁,要不是鋪設了水泥路面,想要過這危崖斜壁恐怕是膽顫心驚!

 

 
過了危崖斜壁,便是康莊大道的水泥路面了。

 

 
水泥路上方的崖壁,多剝落的石板,並長有雜草,還是危崖斜壁的延伸石壁。


 

萬年松,生長在開闊的岩壁上,缺水的時候,葉會捲縮成球狀,彷彿枯死的狀態,遇雨水滋潤時,葉面會再度開展,因此也稱為九死還魂草

 
 
彎道邊坡處有石板廣場,四周立了石板圖騰,應該是保護部落的祖靈或是勇士吧!

 

(15:00)
石板廣場上,雕刻了原住民常用的幾何圖形,深深感受已進入原鄉部落~舊筏灣到了。

 

 
石板廣場後方,搭建有高腳屋穀倉和烤芋棚,僅供展示用。

 

 
高位平臺上,還修建了現代化的廁所,儼然是處觀光景點。

 

 
部落中不可或缺的瞭望臺,居高臨下,可俯瞰整個舊筏灣部落。

 

 
這處高位平臺,原是筏灣國小校舍舊址,廢校後充當為部落辦公室。


 

部落辦公室安裝有小型的風力發電及太陽能板,為缺乏電力的部落,帶來些微的光明。

 
 
 
 
舊校門的門柱上,刻上民國六十年六年建的模糊字樣。

 

 
由舊校門的石板階梯往下,可以看到由石板駁坎堆砌的山芋田,山芋是原住民的主要糧食作物,回想在步道林間所看的駁坎遺址,或許也就是這類的農墾地。

 

 
鐵皮屋旁疊放了不少石板,由於石板已禁止開採,現今這些石板可是珍貴的建材。

 

 
鐵皮屋裡停放有車輛,顯然是有人居住,屋前的大樹下有長椅石桌,是休息用餐的好地方。

 

 
仰望石板駁坎及瞭望台,山芋田裡並種植了檳榔樹。

 

 

鐵皮屋旁有一間「大武山網路工寮」,舊筏灣好像沒有訊號,好奇這網路該如何建置?

 

 

「大武山網路工寮」旁是一間整建過的石板屋,屋主是顏立本,目前舊筏灣共有12棟的石板屋,可接待入住部落的遊客。

 

 
在舊筏灣部落裡,隨時都可以仰望聖山~北大武山和旗鹽山,和那條高掛山腰的千尺野瀑~射鹿溪瀑布群。

 

 
俯瞰下層道路,路旁有間建築中的磚房,屋後堆置不少石板。

 

 
下到磚房參觀,赫然發現這間屋子的建築是以磚房為體,外覆石板牆為表,以鋼骨為屋樑,最後再鋪上石板,將來這間石板屋會如何呈現,真令人期待!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石板牆面已裝飾完成,完全看不出裡面是磚房的結構。

 

 

水泥屋的牆面上講述著排灣族的神話故事~太陽月亮的兒女。

 

(15:20)
路旁立了一張舊筏灣地圖,順著石階而下,部落屋舍依斜坡建築,散布在石階的兩旁。

 

 

會呼吸的石板屋,屋內升起了灶火,炊煙從石板縫冒出,走在石階上可以聞到燒柴火的味道。

 
 
古樸的石板屋,地面也是石板鋪成,整建成接待民宿,門口掛有屋主的姓名,想體驗部落的山居生活,入住一晚應該會有更深層的感受。

 
 
蔓草堆中的石板屋,因久無居住,樑柱沒有柴火的煙燻,已腐朽傾圮,徒留下石板牆垣。

 

 
另有一條橫向的石板步道,與中央石階交叉,看得出部落應是日治時期規畫遷建。

 

 
小型石板屋,可能是間倉庫,儲藏室,或具其他的用途?

 

 
住屋旁的閒置空地,種了小米、藜麥和芋頭等雜糧作物。

 

 

大樟樹下的澡堂,很有日式風味的木造建築。

 

 

橫向步道盡頭有間石板屋,設有簡易的門禁,好像不能隨意進入。

 
 
步道下方,還有更多的石板屋廢墟,全都倚著坡地而建,面向著北大武山。

 

 

一棟棟的石板屋,除了屋樑坍陷外,整體的屋舍格局都還相當完備,只是野草常掩沒廢墟。

 
 
瑪筏產業道路是部落出入的重要孔道,大面積的崩塌斜壁,道路逢雨必斷,迫使筏灣遷村而去,很多的原住民部落,也都有相同的噩夢。

 

 
從舊筏灣部落看旗鹽山和旗鹽主山,山勢拔地而起,據說排灣族的發源地位於旗鹽山的山腰間,因而旗鹽山也是排灣族的聖山。

 

(15:40)

走馬看花的繞舊筏灣部落一圈,回到瑪筏產業道路(屏35線),一出部落,就被眼前的景象呆住了,坍方落石,道路中斷,出不去了,怎麼辦?要原路返回嗎?沒有訊號,連絡不上致哥和輝哥!

 

 
電視新聞才看得到的畫面,我們被迫翻越這處坍方區(18K),冒著還有落石的危險,在岩堆裡尋找出路。

 

 

有驚無險的越過坍方區,怪手停在路中央,似乎還沒開始挖除作業,看這坍方的土石量,想要搶通也要幾天的時間。

 

 

沿著產業道路走出去,山壁光滑的像是噴了水泥的護坡,沒想到竟是天然的岩壁。

 

 

眺望前方的大斜壁,石壁光禿裸露,難有植被生長,難怪崩塌不斷,邊坡下滾落著支離破碎的大小岩塊。

 

(16:10)
路過裸岩大斜壁,邊坡擺滿黃色護堤,此地實非久留之地,隨時會有碎落石滾下。

 

 

陡峭直落的斜壁,令人望之膽怯,相當危險的地形。

 

 

回首這條道路,原本一體的大斜壁,因道路的開發硬是把大斜壁從中畫開,形成不連貫的破碎面。

 

 

這種光滑的頁岩層,也就是石板屋的建材來源,可以一片片的剝離。

 

 

轉角處眺望舊筏灣部落的坍方區,可以看到山壁掉落了一大塊。

 

 

溪谷中有一處深潭,水流切割出一道溪谷,形成一片湖泊,荒野深處的祕境。

 

 

深邃峽谷中的隘寮南溪支流,蜿蜒在崇山峻嶺間,向北流向隘寮南溪。

 

(16:20)
轉彎處立有「前方路段禁止進入」的紅色公告,也就是說通往舊筏灣的道路目前並未開放。

 

 

經過一段高架路面(16K),路面雖不寬,卻是新完工,然而前方路段禁止進入,修築的這段高架道路,車輛卻不能通行,顯然效益並不大。

 

(16:40)
有管制的鐵柵門,掛著18K坍方的牌子,即便是沒有坍方,一般遊客也是不能隨意自由進出。

 

 
過了鐵柵門,外頭還有一道關卡,有鐵鍊及涼棚的設施,是個管制站?現在時間已晚,並沒有看到有人員值班。

 

 
訊號接通了,致哥二人組剛回到北大武的新登山口取車,開到這裡還要一個多小時,閒著也是閒著,就踢踢馬路,能踢多遠就踢多遠。

 

(17:20)
路旁的小野瀑,深深的吸引我們,決定就此歇腳(12.5K),瀑布底下好清涼,享受負離子的舒爽,掬一捧清泉,洗滌淋漓的汗水,大呼暢快,這個時雨瀑是行程的意外祕境。

觀看~瑪筏產業道路12.5K的野瀑

 
野瀑就在道路旁,內行的遊客在道路邊擺上桌椅,煮上一壺清茶,悠閒的划划手機,享受慢活的人生!
熱情的遊客看我們徒步出來,遞送葡萄及乾糧給我們充飢裹腹,台灣最溫暖的還是人情味!

 

(18:00)
我們盛來瀑布之水,煮茶休息觀瀑,倒也悠活而風雅,茶水都涼了,輝哥的車子遲遲不來,怎奈天色漸暗,回到台南應該也晚了?!


 

後記:
 
 
1.筏灣泰武步道目前的路況雖已打通,不過在1.5K~~2.5K間的路段,損毁嚴重,路況很差,步徑濕滑,不是一般的健行路線,兩地縱走,非得接駁不可。

2.kapayuanan(舊筏灣)部落:早期的筏灣部落約有100多戶居民,在日據時代,日方曾強迫安排高燕及射鹿兩部落的原住民搬遷到筏灣部落,光復以後,國民政府又將三個部落族群的居民遷到現今的瑪家村、筏灣村及北葉村,原部落遂更名為舊筏灣部落。

3.舊筏灣因道路經常崩塌,往來交通不便,民國 63 年獲得核准,並補助全村遷移,分批遷村至瑪家鄉佳義村境內,牛角灣溪旁,沿山麓而居,至民國 65 年完成遷村工作。

4.筏灣村原音應讀為”ㄆㄞㄨㄢ”,在民國34年台灣光復以後,錯以台語發音將村名譯為”筏灣”(Paiwan 即排灣)。

5.筏灣村,位於北大武山西北方,隘寮南溪上游的兩岸,由三個聚落所組成。筏灣(Su-pauwan)位於河流的左岸;射鹿(Tsalisi)和高燕(Padain)則位於河流的右岸。

6.射鹿溪瀑布群是由沙拉灣瀑布、凸大腦瀑布、大貼壁瀑布所組成,源自北大武山西北麓,為隘寮南溪支流的源頭一部份。

7.屏35線道在八八風災受創嚴重,目前只能通行到15K處。
 
8.筏灣泰武步道:位於屏東縣瑪家鄉和泰武鄉之間,為舊泰武部落與舊筏灣部落間的聯絡道,總長約10公里。起點是海拔1,540公尺的北大武山舊登山口,終點位於海拔850公尺的舊筏灣部落。
 

 
我的足跡:
 

 

 
 
 
 
Google Earth: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堂葫蘆 的頭像
    堂葫蘆

    堂葫蘆的山野部落

    堂葫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