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3 三腳南山 縱走 竹仔尖山
 

◆◆台南市永青山岳協會◆◆


三腳南山 標高1,187公尺/二等三角點/小百岳
竹仔尖山 標高1,110公尺/二等三角點/小百岳

 

我的路線:
 
07:40 跳跳農場停車場
08:20 西稜登山口
09:40 三腳南山
10:20 三腳南山南峰
10:35 雨量觀測站
12:40 難山岔路
14:00 竹仔尖山
15:00 二層坪公車站
15:50 梅嶺資訊站

 
前言:

  

三腳南山縱走竹仔尖山,是台南頗負勝名的經典縱走路線,但由於黃藤長年盤踞山區,山徑窒礙難行,勉強行之免不了傷痕纍纍,暗自叫苦。
為了這一趟縱走行程,總幹事募集本協會壯丁勇士,一行六、七人,早在三個星期前即展開探勘路線,手握掃刀與黃藤部隊展開近距離博鬥,逐一清除障礙,戰況慘烈,總算打通黃藤之路,協會的壯丁勇士也多負傷掛彩,先為這群開路先鋒們致敬。

(07:40)

由玉井走台3線,過嘉義農場,右轉跳跳農場,在農場停車場下車整裝,循三腳南山登山口的指標前進。

 

在蓄水池左轉,循「健行步道」的方向走,健行步道是產業道路的 捷徑 ,兩旁盡是荒地雜林。

 

行經麻竹園,冬天裡麻竹落葉飄零,感覺蕭瑟荒涼。

 

接產業道路,梅園裡梅花綻放,受暖冬的影響,花開稀疏而零落。

 

隨著產業道路的攀升,透空處可眺望曾文水庫大壩區的水域。

 

開闊地的芒草,如甘蔗般的高大,人鑽進芒草叢裡,幾乎看不到踪影。

 

(08:20)

產業道路左側有條長拉繩,便是三腳南山的西稜登山口,正式進入「爬山」的行程,一個接著一個拉繩而上,速度明顯慢了下來。

 

 

大竹叢橫倒在步道上,得壓低身子,爬過去。

 

 

陡峭地形,從沒間斷過,攀岩走壁,得手腳並用,三腳南山真的是「爬」上去的。

 

 

長拉繩,攀峭岩,三腳南山可不是輕鬆的小百岳。

 

 

仰望巨木,一條騰空的爬藤,不知是如何爬上了大樹?或許是條樹根?

 

 

巨岩錯落,雖不構成障礙,卻可以感受三腳南山的粗獷和野性。

 

 

陡升的岩坡,隊伍走走停停,常會卡在陡坡上。

 
 
 
山黃皮,枝條細長,羽狀複葉,聚繖花序頂生,漿果有小斑點,熟時橘紅色。

 

 

抓緊拉繩,手腳並用,依序而上,回望下方的隊友。

 

 

巨岩與大樹,靜默的守住險要峭崖

 

 

大樹根匐匍在岩壁上,剛好可以提供踏點。

 

(09:20)

好不容易爬上「太師椅」,擺個勝利的手勢,忘卻了攀爬時的疲憊。

 
 
上下斷裂的岩體,留有大裂縫,岩壁上曾寫著「太師椅」,字跡已不復見,名稱卻已不脛而走。

 

 
太師椅前,是眺望曾文水庫的絕佳觀景點,遠方有大棟山連綿層疊的山嶺。

 


太師椅後方的大岩體,峻峭絕壁無法攀登,且繞行岩壁邊緣,再行陡攀直上。

 

爬上最後一段險峻陡坡,三腳南山三角點即在眼前。

 

(09:40)[H1,187M]

三腳南山是小百岳,腹地不大,並無視野,休息一會兒,拍張登頂照後,準備縱走竹仔尖山。

 

 

先下到北側小平臺,再順南稜而下,稜線坡陡而急,下切的速度很快。

 

 
長滿瘤刺的巨藤,可能是飛龍掌血的老莖藤?
 
 
 
這瘤刺巨藤,長的怪異,在空中呈十字交叉,交叉處還有一根直立枝幹。

 

 

稜線上偶見大樹,樹幹上附生許多大山蘇。

 

 

另一棵大樹上,還附生著一棵江某(鵝掌柴),樹根順著大樹幹向下伸入泥土裡。

 
 
 
左側樹幹上有黑桃A的圖像,右側樹幹則呈螺紋狀,煞是有趣!

 

 

 

踏入黃藤領地,提高警覺,小心通行,黃藤部隊已張牙舞爪的隨伺在側。

 

 

稜線旁出現一條平行的廢產道,因應地形環境,步徑在稜線與廢產道間切換。

 
 
 
麻竹叢,竹籜落葉鋪滿地面,走來沙沙作響。

 

(10:00)

廢產道與稜線交叉而過,原本車輛是可以通達到此,再走南稜上三腳南山,自從道路中斷後,野草掩沒了道路,這條三腳南山的南稜路,就乏人問津了。

 
 
 
回望三角南山,山頭有道凹缺,很容易辨識。

 

 

寬平的圓稜,到處都是山豬掘土啃食的痕跡,造成地面上坑坑洞洞的。

 

 
藤蔓雜陳的原始森林,纏繞如網的蔓生枝條。

 

 
縱走之路向南延伸,會經過第一個高峰是三腳南山南峰。

 
 
 
曾文水庫雖位於稜線之西,但由於林木遮掩,不太容易看得見。

 

 

黃藤枯槁遍野,別以為掃蕩了黃藤,就鬆懈不以為意,可別像我,一個踉蹌,隨手抓握,就被黃藤刺進手掌,疼痛不已。

 

 
茂盛的黃藤林,阻絕通道,難以貫穿,還是繞路而行,別自討苦吃。

 

(10:20)[H1,098M]

岩稜往上,便是三腳南山南峰,沒有基石,也沒展望,通常都只是路過。

 

 
穿越黃藤通道,是開路先鋒們殺出血路的成果,兩旁全是遭砍除的枯槁黃藤,幾個月後,通道將會再度被黃藤密合。

 

 
粗大的倒木橫臥在叢林裡,倒木就成了天然的通道。

 

(10:35)

曾文水庫三角南山雨量觀測站,位於叢山峻嶺間,其實已離三腳南山有段距離了,「三角南山」,也就是「三腳南山」。

 

 
過觀測站不久,接上廢產道,沒有車輛通行的產業道路,路中央的黑星紫金牛長的比人高。

 

 
雜草掩路,已看不出產業道路的原貌,大自然要回歸原始的森林。

 

 
崩塌地,長滿了芒草,有個高落差的芒草洞,急下切,拉繩陡下。

 

 
眺望難山,山形尖聳呈三角錐狀,是縱走路上,目標顯著的一座山頭。

 

 
又有一棵大倒木,成了縱走途中明顯的倒木地標。

 

 
黃藤果實,酸溜溜的口感,令人不敢領教,嚐一口保證口水直流,是解渴良方。

 
 
 
磚砌的水池,傾圮的房舍,曾經有人居住的遺跡。

 

 
行行復行行,廢產道保持的很完整,綠蔭下愜意好走,覺得輕鬆又自在。

 

 
廢產道旁的電線桿,電力曾經輸送至此,如今路毁、電斷、人去、屋圮。

 

 
香澤蘭,小枝十字對生,花柱已凋落,是嚴重危害的入侵植物,山區特別多。

 

 
柳暗花明又一村,僅此一戶農家,今已遷居他鄉

 

 
農家梅園裡,梅花綻放,潔白清香,暖冬花況不佳。

 
 
短舌花金鈕扣,新近歸化的植物,莖匍匐至直立,具舌狀花,生長在曝曬的空地上。

 
(11:20)
嚮導選擇了農家前的岔路口歇腳,大家卸下背包休息用餐,總算獲得今天最時間的休息。

 

 
農家房舍殘破,住在深山裡,生活諸多不便,沒有其他住家,簡直遺世獨立,分外孤寂,或許會養了幾隻狗,陪伴山居歲月。

 

 
橫樑上還掛著電纜線的絕緣礙子,火龍果枝條已伸展到瓦鎮上頭。

 

 
屋簷下的圓桶,是山上人家必備的養蜂箱,可取得到山上純淨的野生蜂蜜。

 

 
早年農家衛生條件差,廁所都蓋在離家宅有點遠的地方,這樣才不會臭氣沖天。

 

 

休息夠後,整裝續行,產業道路岔,取右行緩坡而上,才是往竹仔尖山之路。

 

 

途經梅園,野草徒長,整片梅園如草埔,感覺荒蕪。

 

 
續經竹林,翠竹輕盈搖曳,臥虎藏龍裡輕功飄蕩的畫面,跟著思緒飄逸起來。

 
 
一叢竹子開了花,宣告生命的結束與新生,周而復始。

 

 
觀音座蓮,二回羽狀複葉,葉長可達3公尺,大型的地生蕨類,散見在竹林步道旁。

 

 
大花艾納香,直立高大,頭花頂生及腋生,成熟瘦果褐色,白色冠毛如一團團的棉絮。

 

 
大竹叢橫倒在產業道路上,不見鋸除清理,這段產業道路是沒有車輛通行了。

 

 

台灣胡椒,直立灌木,莖節明顯,葉圓心形,葇荑花序腋生,胡椒粉常用,胡椒樹少見。

 

 

瓦氏鳳尾蕨,根莖直立,羽狀複葉,外觀類似掌狀葉,高可達2米以上,是鳳尾蕨屬中最高大者。

 

 

長滿銳刺的黃藤,猙獰而不好惹,最好離遠一點,不小心鉤到、刺到,不免皮開肉綻。

 

 

又是一段黃藤盤踞地,還好已被掃刀掃出一條通道。

 

 

稜線梅園,環境清幽,視野爽朗,總算擺脫黃藤的糾纏,產業道路乾淨而平坦。

 

 
回首縱走之路,呈ʍ形的三腳南山巍峨聳立,近端是三腳南山南峰,遠端則是三腳南山北峰。

 
(12:40)
出岔路口,右下往竹仔尖山,先取左上探難山。

 

 

泥土產業道路,路面長滿野草,有車輛通過的輪胎痕跡。

 

 
產業道路迂迴而上,白背芒金黃耀眼,紫花霍香薊花開遍地。

 

 
彎道平台,開闊的山坡上保留一片台灣桫欏,好像回到侏儸紀,實屬罕見。

 

(12:53)
產業道路通過難山北側,最高點有二座方形水池,還有一間鐵皮工寮,離難山三角點不遠矣,然而未見登山步條,也沒太多時間再探,就此回程趕上隊伍。

 
 
 
從難山的產業道路上,眺望今日縱走稜線,看似平直,實則暗藏凶險,黃藤為害最烈。


 

紫花霍香薊平鋪道路,紫色的浪漫,野花的天堂。

 

綠意滿盈,碧藍晴空,這樣的好天氣,怎可不來踏青?南台灣的冬日,往山裡走就對了。

 

 
藍天下的二棵枯樹,鵝掌柴附生在右,根系向下,往土裡生長;黃藤攀附在左,蔓莖向上,朝天空伸展。

 

 
產業道路兩旁是低矮竹叢所築成竹叢走廊。


 

大頭艾納香,攀緣在竹叢的向陽面,露出白色冠毛,種子即將隨風遠颺。

 

 
 
路口曾設置柵欄路障,二塊H型鋼的基座還在,進入梅嶺風景區的範圍。

 

 
岔路開始多了起來,這處Y岔有一排的聖誕紅,並不是縱走的路線。

 

山櫻已然綻放,斑蝶忙著採蜜,一幅春暖花開的景象。

 

梅樹長出新葉,意味著花期將過,今年梅子產量可能大減。

 


通過獵鷹尖、一線天岔路口,紅艷的巴西野牡丹前,眺望難山。

 

 
路旁有間廢農舍,屋前空地好停車,好像成了山野的休息站。

 

路旁有指標,去一線天1公里,往福德祠0.4公里。

 

站在飯包尖山的稜線上,依然可以遠眺曾文水庫及大棟山。

 

 
西側透空處,可以眺望獵鷹尖和一線天所在的山頭。


 

 
飯包尖山的茶園風光,兼種台灣櫸。

 

飯包尖福德祠,十字岔路直行,走稜線步道往竹仔尖山,稜線步道是條水泥道路。

 

山凹Y岔,左往竹仔尖山,右往梅峰,岔路口有休息涼棚。

 

梅嶺茶園,位於梅峰北峰東坡,茶園裡種植台灣櫸,是為了做好水土保持。


 

觀景坪,全新完工,一旁的岔路是觀音寺步道。

 

 

通竹仔尖山的 捷徑 ,離開產業道路由右側小徑上行。

 
 

陡上後,出現台灣矢竹廊道,台灣矢竹密集叢生形成自然圍籬。

 

(14:00)[1,110M]

竹仔尖山二等三角點,山頭有塊木棧平臺,及雨量自動測報系統。

 

緩坡而下,竹仔尖山的西南角有座休息涼棚,全隊隊友在此休息泡茶,渡過悠閒的午後時光。

 
 
站在休息涼棚前的觀景台,可以眺望今日縱走的山頭、曾文水庫,俯看梅嶺風景區,遠處的鄉鎮、平原,可惜天空不甚透澈,有點霧霾。

 

 
梅嶺風景區的梅峰古道登山口停車場,假日裡停滿了車輛。

 

(14:22)

由休息涼棚走梅龍步道下二層坪,陡下棧道有鋼索護欄。

 
 

空中棧台,搭建在步道與大樹間,不知有何用途?

 
 
梅龍步道之字陡下,闊葉林裡的背陽坡,蕨類茂密叢生。

 

 
裡白楤木,葉背灰白,兩面光滑,細鋸齒緣,小枝無刺,花莖甚長,漿果由白綠而紫紅再轉紫黑。

 

 

大葉楠,單葉互生,平滑有光澤,葉背粉綠,葉緣常波浪狀,花序光滑,生長於溪谷山坳地。

 

 

白背芒,抽長的花穗低垂如片片珠簾,在陽光下閃耀金黃,美不勝收。

 

曾文水庫瞭望坪,除了瞭望曾文水庫,俯瞰二層坪外,還可看到梅嶺公路旁,壯觀的沉積岩地層景觀。

 

 
咬人狗,枝幹橫空步道,還好高度夠高,不容易誤觸,晶瑩剔透的果肉,卻可供食用,目前剛要開花。

 
 

通過乾溪溝,呈現完全乾涸的狀態。

 

 

步道由民宅前通過,有梅龍步道及梅龍登山口的指標,出登山口。

 

這戶民宅,環境雅,花木扶疏,錦蝶挺高花柱,熱力綻放,春不老結實纍纍,鳥兒最愛。


 
闊葉蘇鐵,羽狀複葉,向外伸長,葉柄有疣刺,葉片厚且硬。

 

搶眼的紅蟬、千頭木麻黃盆栽、九重葛花牆。

 
 
信步二層坪,一戶人家,種植仙桃,果實鮮黃,碩大飽滿,賞心悅目。

 

假日的二層坪,人潮聚集,熱鬧非凡,攤販也多,大多數的遊客集中此地活動,是梅嶺風景區的精華商圈,尤其是梅子雞最具口碑。

 

 
下二層坪,有岔路通往伍龍步道及梅峰古道,車道旁加畫了綠色步行道,只是人車共道,行人是否就能更安全?

(15:00)

大停車場停滿了車輛,二層坪公車站裡,15:10的公車星期日停駛,無言,續行4公里的大馬路,下到梅嶺遊客中心,目前遊覽車只能停靠在那裡。

 


沿著大馬路往下走,車輛來往密集,很不健康,又有點危險,心中不免嘀咕,這樣寬大的馬路,竟然不能通行遊覽車?

 

 

經梅嶺食品中心,有座休息亭,卻沒有時間。


 

九丁榕,單葉互生,側脈閉鎖,乳汁透明,隱花果序,熟時紅色

 


垂果瓜,蔓性藤本,漿果長橢圓形,下垂具長梗,熟果先綠後黑,不能食用。

 

木防己,攀緣小藤本,全株密被短柔毛,核果成串像葡萄,熟果藍黑色。

 

雞屎藤,常綠藤本,小枝光滑無毛,花冠筒外被白色毛,筒內喉部紅紫色,全株搓揉有臭味。

 

(15:50)
梅嶺遊客資訊站,遊覽車就停在遊客中心對面,隊員們在此換裝休息,等候全員到齊,19公里的縱走,就此圓滿結束。

 

 

後記:

 

1.三腳南山西稜登山口前的產業道路,直行可通達南稜登山口,由於產業道路崩塌,道路中斷多年,南稜登山口已是名存實亡。
2.三腳南山,又名三角南山,位於嘉義縣大埔鄉與台南市南化區交界處,該山峰地處曾文溪支流大埔溪與後堀溪的分水嶺上。
3.大台南公車綠22線,平日與假日的班次略有不同,原想下山可搭15:10的班次,不巧,該班次假日停駛,只好徒步下山,途中經過五站:樟湖、上井仔湖、下井仔湖、北勢仔、香蕉山,才會抵達梅嶺資訊站。
4.梅嶺有四條縱向步道,由西向東,依序為:梅龍步道、觀音寺步道、梅峰古道、伍龍步道,均可向上銜接橫向的稜頂步道。
5.這條縱走的特色,就是黃藤多多,行經黃藤區,得小心翼翼,衣服、帽子都會被鉤扯,雙手別亂抓握,更千萬別跌倒,否則後果難以想像。
 

我的足跡:


 

 

 

 

 

Google Earth:

 

 


 

 

參考資料:

 

 

 

延伸網頁: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堂葫蘆 的頭像
    堂葫蘆

    堂葫蘆的山野部落

    堂葫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