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6 登北大武(2)~北大武山(農曆十月十七)
北大武山 海拔3,092公尺 一等三角點 位處屏東縣與臺東縣交界 為中央山脈南段最高峰 排灣族和魯凱族的聖山 以雲海與鐵杉著稱 百岳 #092
大武神木 海拔2,467公尺 千年的紅檜巨木
檜谷山莊 海拔2,150公尺
我的路線:第二天:
檜谷山莊 ↹ 大武神木 ↹ 高砂義勇軍紀念碑 ↹ 大武祠遺址 ↹ 北大武山三角點
02:00起床著裝,02:30吃早餐,03:00戴上頭燈,在檜谷山莊前合影,開啟今日的登頂行程。
跟隨嚮導的腳步,在叉路口左轉,前進三角點,踏過一塊塊參差雜亂的岩階,四週盡是一片漆黑,只有步道上的亮光,隨著腳步的前進而推移。嚮導以半小時,走0.5K的速度前進,大夥靜默無語,調整呼吸,看準踏點,踏穩步伐。
(04:22)
不知走了多久,全身已微熱發汗,嚮導停下腳步,叮囑大家就地休息喝水,並補充一塊神奇的巧克力,嚮導說這裡是5.4K的神木處,只是四周黑漆漆的,什麼也看不到,用頭燈掃視森林,就是不見神木巨大的身軀。
走出森林,仰望星空,皓月千里,但見月暈迷濛,星空稀疏,前晚的超級月亮,在高山上依舊皎潔明亮。
(05:13)
水源區,山泉泠泠,源源不絕的流過濕漉的岩塊,今日的用水,全靠這個水源了,拿出水壺大口的喝水,再把水壺給灌滿。
走進比人高的箭竹叢裡,有一隊山友,靜默的坐在步道兩旁,黑夜裡真把我嚇了一跳,不吭一聲的,這是什麼團體啊!如此的紀律嚴明,有點無言!
(05:49)
天色微亮,已快接近稜線,此地視野良好,景色極佳,眺望北大武的西側群峰,層巒疊嶂,在雲霧飄渺中,一抹彩雲微紅,如潑墨渲染,令人傾心。
遠方的重山峻嶺,在晨霧中緩緩甦醒,沉睡中的鐵杉黑森林,略顯幽暗冷峻。
(05:59)
上抵稜線,指標右往南大武,左往大武遺址(0.5k)和三角點(1.6k),此刻東方已曙光微露,稜線步道上,漸行漸亮。
高聳的鐵杉林,低矮的箭竹,密佈在稜線兩側,遮擋觀賞日出,視野無阻的斷崖峭壁區,卻無暇觀賞。
(06:03)
從稜線上眺望中央山脈西側群峰,山峰層層疊疊,山巒連綿起伏,令人流連陶醉。
(06:10)
旭日東昇,太陽悄然躍上雲端,映紅了天際,飛馳而來的雲霧,朦朧了耀眼的光彩。
峭壁上的一排鐵杉,躬身彎腰向著太陽請安問早。
太陽再次突破重圍,躍上雲端,放射光芒。
鐵杉感受到太陽的熱度,全身映紅;玉山箭竹也顯耀金黃,朝氣蓬勃。
稜線西側,則是另一番景象,天空灰藍,明月高掛,霧靄在山谷間流動。
高山越橘,這小不點,結著小丁點的紅果,惹人愛憐,為稜線添加色彩。
太陽和雲海的糾葛繼續上演著,雲海遮掩太陽的光芒,太陽再次強力放送,這就是北大武的日出,夠驚心動魄的了。
(06:46)
太陽終於擺脫雲層的阻撓,高掛天際,雲海如波浪般的起伏,伴隨著日出,光彩動人。
一瞬間,大地明亮了起來,藍天白雲,青山綠樹,雲海蒼茫,天地悠悠!
(07:19)
在紀念碑前歇腳片刻,從檜谷山莊至此,已過4個小時,這段上稜的路程,耗費了大量的體力和水分,吃點糧食,再喝些茶。
高砂義勇軍紀念碑,原是日本人感念驍勇善戰的義勇軍,為日本人立下汗馬功勞,乃立碑祭祠,光復後,石碑被搗毁,徒留下基座。
高山薔薇,果實暗紅,褪去綠葉,靜待春的來臨。
金翼白眉,不畏懼人,跳上跳下的覓食。
有一山友早我們一步來到這裡,談到稍早曾有一群藍腹鷴在此覓食,見人方離去。
(07:50)
上個坡就到長條形平台的大武祠,日據時期闢建為日本神社,現今尚留有水泥砌成的迷妳神龕。
大武祠,海拔2940公尺,只比北大武低一點點,排灣族認為此地是最接近祖靈的地方,應該無法容許日本神社蓋在祖靈聖山下。
過大武祠,北大武山就在不遠的前方(約1公里),然而稜線劇烈起伏,鐵杉林在山之巔展現絕世風華,和著藍天白雲與天地同功,枝幹因強風吹襲而扭曲,仍不改鐵漢的性格,即使木已枯稿,仍屹立不搖,守護家園。
太陽在雲海上空,放射光芒,感受漫步在雲端的浪漫。
(07:55)
翻越幾座假山頭,北大武山已真實的來在眼前,由成千上萬的鐵杉所簇擁著。
極具個性的鐵杉林,高聳參天、挺拔蒼鬱、陣容堅強,悍衛著北大武。步道就穿梭在鐵杉林間。
鐵杉造型蒼勁,枝椏扭曲,樹皮暗灰,高大挺拔,姿態優美,在北大武山呈現鐵杉純林分布。
千姿百態的鐵杉,展現歲月的歷練,形塑出傲骨不屈的容顏。每棵鐵杉都在訴說著一則歲月的故事,讓我沈醉在鐵杉的世界裡。
鐵杉步道,無處不美,悠遊林間,抛卻世俗,遠離煩囂,沉澱思緒,唯有鐵杉。
攀上最後一段的ㄇ字釘梯,北大武三角點已然在望。
(08:39)
南台灣唯一的百岳,終於在翹首盼望中,得以一見尊顏,腹地不大,西臨峭壁,三面為箭竹叢包圍,峭壁邊上長了幾株鐵杉和低矮的刺柏。
北大武山頭,有一根9K的里程樁和一座鑄鐵的座標樁。
有好事者,千里迢迢的從山下搬來一張椅子,可以讓山友在山之巔,悠然坐看雲起時。原想北望中央山脈,南一段、南二段、新康橫斷、玉山群峰…等百岳名山,可惜皆在雲霧中。
不小心發現,這個9K的里程樁,竟然是可移動的,沒有固定,可別倚著拍照,小心跌跤。
在步道上所仰望的鐵杉林,高聳插天,杉葉著生枝椏末稍,難以端詳,在三角點的岩壁上長了幾株幼鐵杉,可就近觀察,細緻的扁平葉片,和成堆著生的毬果。
(09:17)
回程中,再一次的穿行鐵杉林,還是忍不住的再一次向鐵杉行注目禮。
枯死的鐵杉旁,小樹苗已日漸茁壯,新的生力軍,不久即將成為鐵杉林的一員。
低凹的步道上鋪滿了箭竹的落葉,充滿腐植質,鬆軟而潮濕,兩側的玉山箭竹叢,形成天然屏障。
在鞍部間的稜線,鐵杉林和箭竹叢交織,共同譜成山林組曲。
(10:08)
回到神社遺址,兩側列植柏木,格局堪稱完備,木造的鳥居今已傾圮放倒,只留下木柱基座。
(10:10)
回到高砂義勇軍紀念碑,準備用餐,今日的中餐是方便飯,沖入熱水就可食用,實在有夠方便,至於滋味就不苛求了,吃完了湯飯,再喝茶,喝大量的茶水,學長非得把背上來的水都煮完了,才肯罷休。
向陽處的台灣馬醉木,吐露花穗,顏色紅通,有點不真實。
(11:08)
時近中午,雲海已轉換為層層雲朵。
樹幹呈S形彎曲的鐵杉,造形獨特奇異。
危岩上,臺灣杜鵑和鐵杉,以無比的堅毅精神,挺立於岩盤間。
走在瘦稜上,臺灣杜鵑和鐵杉夾道,宛如走進國畫裡。
(11:20)
危險的斷崖絕壁,因這張防護網的鋪設,而得到更安全的保障。
(11:47)
下稜後,驚險的垂直峭壁,若沒有ㄇ形釘梯及護繩,想通過這一段,可要多費點心神。
稜線下方的鐵杉,呈現零星分布,但個頭可都不小,「漢草」不錯,體格健碩,樹冠張揚,枝葉濃密。
粗大的鐵杉倒木,橫豎在步道旁,有時會造成通行上的阻礙。
坡度陡峭的箭竹廊道,鐵杉與箭竹的根系交織,護住了表土,通行可得留意,小心被樹根絆倒。
背風處的玉山箭竹叢,越長越密,越長越高,若沒適度砍伐,可能連步道都看不見了。
(12:20)
回到水源地,山泉是由上方岩壁,汩汩流淌而下,岩壁下方置放一只方形鐵箱接水,方便山友取水,再次把水壺灌滿,以備不時之需,這可是北大武步道中唯一的水源了。
高度遞降,雜木林出現,霧林帶裡樹林密集,蕨類叢生,空氣潮濕多青苔。
即使是壯碩的鐵杉巨木,一經倒地,終將裂解為一小塊塊的小木料,最後回歸大地。
枯木上的白色子實體,表面佈滿透明水珠的松生擬層孔菌。
好一棵通天筆直的巨木。
(14:23)
崩塌斷崖處,基於安全考量,有防護網阻隔,由小缺口臨崖探境觀景。
崩塌面極廣幾乎寸草不生,碎石一落千丈直下溪谷,一縷清泉由山壁間急泄奔流,令人看了怵目驚心!
谷中雲霧繚繞,少頃即便瀰漫氤氳。
(14:44)
大武神木,千年的紅檜巨木,氣勢雄偉,仰之彌高,清晨摸黑上山時,中途休息的地方。
我們是三天的逍遙行,不用急忙趕著下山,就在神木旁煮茶品茗,消磨大好時光,就這樣喝了近一小時的茶,把泉水全煮光了,體力也恢復了,再慢慢逛回檜谷山莊。
(14:54)
下山之路,步伐輕盈,清晨摸黑上山,不見四周景物,現在才發現沿途有不少巨木。
(15:14)
出三角點的叉路口,路口有警示牌,警告三角點單程5公里,約需4~5個小時,要衡量自身體力及裝備,以免危險。
回檜谷山莊的路上,雲霧瞬間籠罩,山林馬上暗了下來,這種急遽的天氣變化,常讓人措手不及。
(15:20)
回到檜谷山莊,短短的幾分鐘,雲消霧散,檜谷山莊有規畫完善的露營區,這兩天山莊內都有空床位,也就沒有人搭營帳了。
(15:30)
趁著太陽還沒下山,先整理好回程的裝備,再到長廊上喝杯熱的七葉膽茶,自在而悠哉的閒聊。
學長又衝下去光明頂看日落了,我們這些好逸惡勞的傢伙,沒有一個願意跟去的,其實是勞累一整天了,就在山莊等待天黑,等待晚餐,覺得幸福就是這麼簡單,感恩這些山青協作的辛勞,煮飯給我們吃,煮茶給我們喝!
後記:
1. 登北大武,一般都安排二天一夜,我們選擇三天二夜,才有充裕的時間,逛大山泡茶聊天,不急著趕下山,能在山林裡閒散悠遊,我覺得非常愜意。
2. 高砂義勇軍紀念碑: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臺灣原住民受日本人徵召組成高砂義勇軍出征南洋,昭和19年,日本政府特立此碑紀念其英勇事蹟。
3. 大武祠:又稱大武遺址,為日本政府紀念珍珠港事件犧牲的日本軍人而修建的高山神社遺址。排灣族長老則認為此地是最接近祖靈的地方。
4. 在百岳之中,北大武山,氣勢磅礡,雄霸一方,與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秀姑巒山合稱「五嶽」,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
我的足跡:
GOOGLE地圖:
參考地圖:
延伸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