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4 小笠原山 對高岳 水山巨木
◆◆台南縣永青山岳協會◆◆
小笠原山 海拔2,488公尺
對高岳 海拔2,444公尺 林務局39號補點基石
(08:00)
遊覽車停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大客車停車場,路過阿里山火車站,續往管制站方向前進。
經阿里山入口意象廣場,穿越神木線鐵橋下方通道,過管制站即進入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森之道」是個寛敞平坦的森林大棧道,因應大批的陸客遊園,連棧道都要夠寛夠大。
「森之道」基本上就是要人避開車道,達到人車分流的安全性。上天橋,往沼平公園前進。
「阿里山詩路」石碑,坐落在沼平公園的入口處。步上階梯進入梅園,兩旁種植的是垂絲海棠。
步道貼著鐵道邊而行,路過阿里山派出所,賞櫻季節裡,這裡可是浪漫唯美的步道。
「櫻之道」的出口,入口則在前方的沼平公園廣場邊。續傍著鐵道而行。
(08:20)
在沼平公園廣場跨過鐵道,續走祝山觀日步道。
經員工宿舍區、一葉蘭生態故事館,即進入林相優美、步道幽靜的阿里山森林。
昨晚的一場大雨,步道還很潮濕,森林底層多苔蘚,覆蓋地表。
在林中幽暗深處,可發現紫花鳳仙花、長梗盤花麻的踪影。
出步道,左行,續接祝山林道,台灣繡線菊花團錦簇。
跨過祝山線鐵道平交道,林道與鐵道並行,中間的分隔綠地則是羊蹄的天下。
祝山林道左彎向上,暫時揮別鐵道,不久,就來到祝山車站的上方。
邊坡上種了一排臺灣紅榨槭,結滿兩兩對生的翅果。
(09:00)
柏油路的盡頭即是祝山觀日平台。層巒疊嶂,眺望玉山群峰,新中橫公路蜿蜒在山腰處,心情為之舒暢。
祝山車站(海拔2451公尺)是台灣最高的火車站,每日清晨載著滿滿的人潮,上祝山觀日出,看完日出旋即下山離去,九點的祝山車站已空無一人,連葉斯摩后(鄒族語「日出」之意)商店街也已打烊。人群散去,寛敞的休息亭亦顯得冷清。
為了因應大批觀賞日出的人潮,祝山車站入、出站的動線特別寛大,比起大部份西部幹線的車站都要大的多。
小笠原山則由車站前的小柏油路續行。
林道靜謐、曲徑通幽、鳥鳴清亮,一般旅行團較少踏足,是阿里山在地的祕境。
高山植物園,不是預定行程,也不夠時間瀏覽,有機會再來參觀。
林下腐殖質中長出新奇的真菌:珊瑚菌黏膠角耳、紅擬鎖瑚菌、地星。
外來的黃花月見草在小笠原山的平臺前找到立足之地。
(09:10)
小笠原山觀景台是一座寛大木造的八卦平台,四周遍植臺灣紅榨槭,更擁有360度視野,可眺望玉山山脈、中央山脈、阿里山山脈。
順著木棧道而下,木棧道旁列植玉山假沙梨,遠處則是塔山。
東側可眺望對高岳及陳有蘭溪的上游(和社溪),朝北奔流;西側則見萬歲山的阿里山氣象站。
(09:30)
回到祝山車站,廁所在觀日平台右側。續走商店區後方的柏油路,盡頭是祝山停機坪,取左側步道而下,可接回祝山林道。
這段步道的石階異常滑溜,得特別小心腳步,避免滑倒。
過山龍由水泥壁上緣匍匐而下;一株落新婦卻孤單的選擇在水泥壁上落腳。
回到祝山線鐵道平交道,指標向右往對高岳。在棧道邊,列植射干菖蒲,射干菖蒲在阿里山是常見的野花,線條分明、顏色自然,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09:40)
對高岳車站到了,這裡也是觀賞日出的好地方,只是遊客都往熱門的祝山跑,且小火車是過站不停。
斜坡上有石材鐫刻的「對」、「高」、「岳」三個大字,斜坡上頭另有對高岳觀日坪。
對高岳車站是一簡易的弧形月台,續沿著鐵路前進,棧道終止,改走鐵道邊的小碎石。
塔山澤蘭似乎少見,在柵欄旁的野草叢中,吐出花苞。
抵對高岳森林浴健康步道的入口,穿越鐵道,前往對高坡。
拾級而上,步道邊及側枕木上,覆蓋苔蘚,一片綠意,宛如綠地毯,賞心悅目,非常舒服,但玉山箭竹卻是全面枯萎死絕,真是相當強的反差。
(09:58)
苔蘚是大地的衣裳,綠則是森林的原色,不加任何的人工修飾,就足以挑動你的視覺感官,值得為牠喝采。
好事者硬是在步道兩旁種滿射干菖蒲,破壞了原屬苔蘚生存的空間,簡直就是畫蛇添足,況且外來的射干菖蒲移植到林蔭下,似乎也不適應不良,未見開花。
步道持續向上爬升,來到了海拔2167公尺的對高坡,過了對高坡就隨即下坡,苔蘚步道又回來了,事實上是射干菖蒲長的不好,加上人為的踐踏而死亡了,苔蘚才能重新回到步道來。
下降到鞍部,坡度陡峭、路面濕滑,右側邊坡裝設有一階一階的低矮鐵欄杆,預防意外,真得格外小心。
才剛下到鞍部,馬上再來個向上陡坡,顯然是在考驗體力,山勢呈現M形。
懸崖邊,圍有鐵鍊防護,雖有視野,然雲霧起兮,白霧茫茫,再努力一會,就可抵達海拔2444公尺的對高岳。
(10:30)
對高岳山頂,蓋有對高亭,是個亭子寛敞的高腳亭,一大票人都可容納得下,再不夠用,亭下的高腳柱空間也可休息。
夏季林木枝葉茂密,遮蔽四周視野,又霧氣濛濛,看不見玉山群峰。然氣候宜人、涼爽舒適,又遠離人群、適合避暑、消磨時光,也是阿里山的另一祕境!
在對高亭右後方,有林務局39號補點基石一顆。
回到懸崖邊,雲霧稍退,可俯瞰陳有蘭溪及溪畔同富村的農舍田園風光。
雲霧飄渺,近處的山崖,崩塌劇烈,侵蝕嚴重,是阿里山遊樂區潛藏的危機。
民國26年所栽植的冷杉,也有80年了,樹幹通直的冷杉,特別有林木森森的幽靜,以冷杉造林,應該是比較正確的選擇。
下到鞍部,有一條捷徑,從圍欄邊的小徑下切,經過廢耕的山葵田及工寮,再左上鑽行開闊坡地的芒草叢,可接回祝山線鐵道。這一條捷徑應是種山葵的農民出入的小徑。
下切時,原本會鑽進箭竹叢裡,因玉山箭竹全面死亡,而獲得較清晰的視線。
林務局從100年開始回收山葵田的承租,預定到今年底要全面剷除山葵,目前此林班地已無山葵的種植,森林正在慢慢的恢復原本的面貌,蠍子草也趁機甦醒。
沿著祝山線鐵道走,左行會回到對高岳車站,取右行,在0K+800M處,左側有條小徑可穿越森林,直通塔山步道,若是錯過了小徑,只要沿著鐵道走,多繞過大彎,一樣可以接上塔山步道。
塔山步道的森林裡,以柳杉為主要造林,筆直的柳杉是伐木後,生長最快速的樹種,而柳杉的枯枝落葉常堆積在森林底層,防礙其他植被生長,因而略顯林相單調。
碎石子步道,可以保持步道的乾燥,減少路面的濕滑,在沒有柳杉枝條的空地裡,小野草自然的長滿步道,看來就是充滿生機。
清哥從對講機裡得到訊息,塔山步道正在維修,前方已無法通行,大家依清哥指引先下到鐵道,再回頭往沼平車站前進。
鐵道上的碎石子,會有點滑動,並不是很好走。
經過橫跨鐵道的天橋,右側的森林步道通往姊妹潭,也是塔山步道的入口。
到了沼平車站,正好一列小火車進站,重建後的沼平車站,新穎且有質感,用了阿里山的檜木,配搭鋼構建材,讓車站化身為藝術作品,讓人眼睛一亮,古老的小火車站風華再現。
續走水山線鐵道,水山線的鐵道很完整,目前是停駛狀態,全長約1.6公里,林管處在鐵軌中間,鋪上厚厚的木屑,充當步道,這段木屑鐵道步道,應是全臺僅有,走在上頭,鬆軟舒適且富有彈性,空氣中還散發淡淡的木材香味,鐵道兩旁林木茂密、蓊鬱參天,以柳杉、紅檜為多。
(12:00)
水山車站有個簡易的月台,過仿古木棧橋,即鐵道的終點。右側有步道,石階向上,可抵水山巨木。
由觀景平台仰拍巨木的英姿,歲月悠悠,當所的巨木都已應聲躺下時,水山巨木卻幸運的得以倖存,生機盎然,枝葉繁茂的慢活在祕境中。站在巨木前,更顯人的渺小及卑微。想要一睹巨木全貌,得站遠一點,到第二觀景平台來。水山巨木四周有低矮的圍籬阻隔,避免遊客太過親近巨木,而傷害了牠。
雙凸戟葉蓼幾乎覆蓋了整個森林遊樂區的底層,搶盡了其他植被生存的空間。
小白頭翁很堅強的從戟葉蓼的地盤裡冒出頭來,開出可愛的白花及圓球狀的果實。
由仿古木棧橋前下小徑,可直通到月台後方的廣場,隊友們早就在此集合休息用餐,我要加快腳步,趕緊埋鍋造飯了。走了一上午的路,在山林裡野炊、野餐,和著酒香、茶香,就能感受快活而滿足。
(13:25)
用餐完後,離上車時間還有2小時,可到園區自由逛逛、隨意走走。
揮別了水山月台,午後的阿里山總是霧氣迷濛,整條鐡道好像罩上一層薄霧,整座森林彷彿披上一片白紗,如在仙境裡的撲朔,如在夢遊般的迷離。
一叢反捲根節蘭,高踞岩石上,只能仰觀牠的純潔白瑕,但無法親近。
紫花鳳仙花有根細細長長的釣桿,掛著大嘴,靜候蟲兒的光臨品嚐。
一間廢棄的工務站房,一列滿載水塔的水火車,構成懷舊復古與現代寫實並存的畫面。
展示區的廣場上有一意象亭,廣場邊有阿里山山椒魚館、台灣一葉蘭生態故事館,裡頭介紹山椒魚及一葉蘭的生態環境。
忽聞火車的汽笛聲,即使少了櫻花的陪襯,阿里山小火車還是相當的有人氣,相機嚓嚓的狂拍,果然媚力十足、亮閃了得。
記不得多久沒來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了,然而這根特別醒目的集材柱,卻是最有印象的了。高聳的枯木兀立在園區裡,見證了伐木的歷史,如今物換星移,功成身退,牠則始終如一。
(14:20)
「櫻之道」的入口,在沼平公園廣場邊,這條天空步道全長176.7公尺,伸入沼平公園中心地帶,在盡頭的端點則有八卦形的觀景台。阿里山工作站同時也在沼平公園補植櫻花樹,漫步櫻之道俯瞰賞櫻,如同空拍畫面,會是不一樣的新體驗。
這個季節雖沒櫻花可賞,遠眺壯闊的塔山、近觀高聳的杉林,擺脫嘈雜的人聲、靜聽山林的對話,值得細細品味!
阿里山派出所旁的花圃裡,正當百子蓮盛開,白花純潔、藍花浪漫。
水仙百合,花瓣上呈放射狀的斑紋,特別吸睛、引人注目,也更容易招蜂引蝶。
路旁的野草叢有幾株散血丹(玉山蓼),開著紅色的小花,既像扛板歸也像戟葉蓼。
在警光山莊的入口處,另有幾株純淨潔白的法國菊。
(14:50)
回到「阿里山詩路」石碑處,大枝掛繡球攀附在老樹頭上,感覺像老樹頭的重生,白色的不孕花很醒目,更能吸引蝴蝶前來採蜜。
走出管制站,一列小火車正巧經過小鐵橋。阿里山入口意象牆,彩繪出阿里山的朝聖景點及珍稀動植物。
下到商店街區,回到大客車停車場,人潮匯集,喧譁吵雜,思緒頓時被拉回,連廁所也人滿為患,好多的陸客團都在等著上車。難怪阿里山是陸客團的朝聖地,實不為過。
今日所走的阿里山「祕境」,對我而言,還是頭一遭,看來我對阿里山的刻板印象,該重新出發,重新看見不一樣的阿里山,更應用心領略、走讀森林,才能真正品味阿里山的美!
後記:
1.塔山步道,因部分設施毁損,正在進行整修,自6月15日至10月31日暫時封閉,因而未能登大塔山,以後再另排時間專程拜訪。(資料來源:塔山步道認識步道全國步道系統| 台灣山林悠遊網)
2.「對高岳」因為正對著「新高山」(玉山),所以日本人取名為「對高岳」。
3.高山植物園這次過門而不入,實在有點可惜,可能要花點時間才能逛完。
我的足跡:
]
Google地圖:
延伸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