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1 哈尤溪~潦溪探祕趣
哈尤溪 位於屏東縣霧台鄉大武部落 溪水發源自小鬼湖 匯入隘寮北溪
前言:
下長治交流道,沿台24線,一路向東,經三地門,在三德檢查哨,填寫入山登記後,過谷川大橋、神山部落,走左側岔路的大武聯絡道,一路下切直達溪谷,抵古人仁橋頭前,右側的產業道路盡頭,有一停車場,約可停20幾輛車。
(08:20)
停車場下方即是隘寮北溪,紅色橋墩的古人仁橋橫跨,是出入大武部落的重要通道,溪床中有一座巨岩。
直接下切到溪床,逆著溪流,循著溪床往內走。
前往哈尤溪,也是一趟「潦溪之旅」,目測水淺平緩之處潦過去,腳步踏穩,緩步移動,水位儘可不要超過膝蓋,比較不會心慌。
溪床寬闊平坦、廣袤無垠,全是礫石灘,天氣陰涼,還蠻適合健行的。不過,若遇大太陽,可就不好受。
直走到底,沒路了,潦溪便是。
哪裡是路,這裡可沒有步道,隨意走,想走哪,想潦哪,任憑喜好,完全沒有限制。真正的自由行!
有如美國西部曠野裡的礫漠,空曠死寂,寸草不生。
鋒面已抵達北台灣,今日雲層稍多,陰涼舒適,真是郊遊遠足的好天氣。
板岩壁,受溪水等外力的侵蝕,可看出發達的片狀結構。
岩壁與溪流的抗爭,溪流不斷的沖刷著板岩,在板岩上形成一道道深淺不一的切痕。
溪水貼著岩壁流淌而過,遠山翠綠,綠水清澈,只要用心體會,一彎流水,即是美景。
有車隊經過,想搭車,得先預訂行程,聽學長說,已預訂五月中旬,所以我們才會自己賺。
車隊揚長而去,留下苦行的我們,用行動來愛台灣,溪床再度恢復寧靜。
溪流下切侵蝕,在溪床上形成河階,如一堵高牆,粗獷而綿亙。
(09:00)
車隊在此休息集結,給乘客下車方便,也給我們有超越的機會。
車隊涉溪,我們潦溪,大家不約而同前往哈尤溪。
褐色大卵石,從深山裡一路滾落,累了,就停在這裡了。
車道傍著溪流而行,車隊早已消失在視線裡。
路迢迢,水長長,繞過一彎又一彎!
光滑的板岩大斜壁。
過溪處常見疊石,是車隊過溪的標示記號,也提供給遊人參考的重要依據。
土黃色的巨石,在某個豪雨的日子裡,被沖刷下來,仔細端詳,有點類似鐘乳石。
這段溪流還蠻寬的,中央水流湍急,水位再高一些,要潦過去,可就要特別小心。
雖然久未下雨,岩壁上的矮灌木,在春天來臨之際,依舊冒出翠綠嫩葉。
兩山夾峙,溪流橫阻,欲入此險,得先潦溪。
溪水滔滔,路相隨;流水淙淙,伴我行。
猙獰的山容,破碎而嚴重崩塌的山壁。
岩層呈現垂直節理,因受溪水侵蝕而削齊。
前方看不清溪流缺口,彷彿被大山橫阻。
越往裡面走,溪谷越狹窄,只留下水路,勢必得潦溪進入。
兩山夾峙的峽谷地形,溪水奔流,好比一線天。車道再次沿著狹門邊而行。
岩壁旁的小水流,顏色鐵褐,溯源而上,來自一潭水,水色渾濁,試試水溫,是一池溫泉,走了一小時,這池溫泉剛好可以泡泡腳,順便也補充體力,吃點水果餅乾。
(10:30)
溫泉池的山壁下方,有一雨棚遮蔽處,是野地廁所,要自挖自埋,這處營地,姑且稱之溫泉營地,可以在池裡泡泡溫泉,再到溪裡浸浸冷水,進行三溫暖,雖不豪華,卻能享受大地的恩賜。
岩壁上這個彎彎曲曲的紋理,覺得像什麼?不就是大地的百步嗎?太唯妙唯肖了。
再度出現河階,這裡的礫石高牆。應超過10公尺高,可以想像某次的山洪暴漲,受前方的峽谷地形的嵌制,洪水宣洩不及,泥沙礫石淤積曾達到河階的位置,後來溪流分批的搬運沙礫,留下溪畔邊上的河階。
大石上斜披一條褐色肩帶,肯定是這裡的值星石。
突出於溪床的三角岩體,抵抗著洪水的衝擊,然而節理發達,岩體崩解,看來岌岌可危。
續往溪谷深處挺進,蜿蜒的隘寮北溪,溪流時左時右,潦溪已呈常態,早就數不清,倒是美景處處,值得品味。
整個溪流兩岸,就是一座天然的地質教室,各式各樣的岩層結構和地殼運動的痕跡,都在這裡展露無遺。砂頁岩互層的傾斜岩壁,層理分明。
砂頁岩互層,節理發達的岩壁,面對著河流的侵蝕,因外營力的作用呈現破碎面而斷裂。
這個岩壁,節理發達,彷彿是被機具切割,呈現方塊狀的豆腐岩。
一不小心,一塊岩豆腐掉落下來,有誰可以撿回家去?
砂頁岩互層的岩體,因地殼運動而隆起,層理因而呈垂直狀,其中這二層厚實的岩脈,一柱擎天的逆衝而上,彷彿關大刀鎮守在此,令人生畏,也像是巨型的水閘門,特別的顯眼。
這片荒山野嶺,寸草不生,嚴重崩塌的破碎帶,岩石風化崩解,隨時都會上演,要注意落石。
地殼運動產生的弧形褶皺。
垂直的層理,岩體正接受水流的侵蝕,加上水平的節理,加速了岩體的崩解。
多變的地質景觀,處在大自然的教室裡,我們顯得格外的卑微與渺小。
溪流的堆積和搬運的交互作用,造成梯田狀的四階河階。
(11:30)
匯流口,哈尤溪由右側匯入隘寮北溪,取右行,約再行3公里即可抵七彩岩壁。
一處營地,人們開始埋鍋造飯,炊煙升起,靠崖壁邊搭起衛浴帳,另有一頂大帳蓬搭在巨石平台上。
(11:40)
車行終點,往裡頭走就是哈尤溪的精華區,壯麗峽谷風光還是得走路,才能夠用心感受。
哈尤溪的水量雖不及隘寮北溪,但峽谷地形,落差大,多巨石,容易形成深潭,水流明顯湍急。
右側岩壁有個三層瀑布,一縷清泉從天而降,水中的礦質遇空氣氧化,讓岩壁留下土黃色漬。
(12:00)
黃金岩壁,也就是裸露的鐘乳石岩壁,由水中的碳酸鈣長時間的沉澱所形成。
開始進入彩壁世界。岩壁上的水汩汩滲流,除了有石鐘乳外,五顏六色的礦質溶入碳酸鈣中,就像國畫的渲染,由上而下的暈開,就連溪底的岩石也呈現繽紛的色彩。
顏色比較樸素的彩壁,以黑色和黃色為基色。
左側的河階約高15米,與右側的彩壁等齊,表示曾經的豪大雨,砂礫把整區峽谷掩沒,彩壁也全遭覆滅,再經流水不眠不休的搬運,彩壁終於重見天日。這堵萬仞高牆,不禁令人吃驚!
這一片七彩岩壁,只是前菜,途中遇到車隊載來的遊客,正在回程,告知前方的彩壁更精彩。
續往上游走,繞個彎,峽谷越趨狹窄,峭壁聳立,盡頭的彩壁,招喚我們繼續前進。
激流、漱石、彩壁、磐岩,構成一幅風景圖畫,壯哉!美哉!
火燒岩,山壁像著火似的,火焰向上延燒的趨勢。
淺灘處的彩壁下方有一個岩洞,面對七彩岩壁,沒引起太多的注目。
眼前就是的七彩岩壁。是誰在岩壁上方倒下顏料?顏料順著山壁漫流而下,或黑或白或赭或黃,色彩鮮艷, 精彩絕倫。
發揮想像力,我覺得像是印第安戰士,臉部塗抹著艷彩。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巧手,以光滑的岩壁為畫紙,經漫長歲月的琢磨塗繪,畫作還在進行中 …
龍飛鳳舞的紋理,自然天成,如天女的彩帶迎風飄逸。
七彩岩壁的全貌,宛如走入大自然的畫室,不禁令人讚嘆!
抬頭抑望,水瀑由林下滲出,先在上段形成鐘乳石結晶,再往下滲出,水中的礦質經氧化作用,呈現出多彩的漬痕。
彩壁像極限運動的滑坡,光滑亮彩,美不勝收,令人驚艶。
(12:30)
七彩岩壁的盡頭有一泓深潭,水位較深,涉水而過,恐相機浸水,加上天空飄起細雨,雖然前方還有一區不同色調的岩壁,及哈尤溪溫泉,為了安全起見,不再深入探祕,留下懸念,卻感心滿意足,有機會再來造訪!
站在深潭前,可看到峽谷深處,一面金黃色的岩壁閃耀,吸引目光。
哈尤溪上巨石嶙峋,巨石紋理天馬行空,亳無章法,頗有野趣。
突出的岩稜,像一隻休息中的駱駝,會不會想像力太豐富了?
黃色系的彩壁,雖非艷彩,也有淡妝。空氣中偶爾飄散硫磺味,試試水溫,並非溫泉。
綠色系的彩壁,混雜有白色、靛色、黃色、黑色等,色彩豐富。
黃色彩壁旁有一洞窟,不知是否為溪水沖刷?因急著走人,沒時間一探究竟!
從側面看這個洞窟,連著一旁的突出的岩塊,好像一隻醜陋的巨獸,披著黃黑相交的毛皮!
第一塊小彩壁,在初入彩壁峽谷時,岩壁的水量細弱,大半的岩壁呈乾涸的狀態,因著細雨霏霏,滋潤岩壁,彩壁瞬間活脫,彩度可期!
(13:20)
離開七彩峽谷,三層瀑布前有一巨大的黃金岩。
此石可說是天外飛來,無端端的橫臥在礫石灘中。
瀑布如絲,可以近距離的走到瀑布跟前,欣賞涓秀而雅緻的美瀑。再試水溫,依舊不是溫泉。
(13:40)
回到匯流口,大雨急驟,突然想起營地的人車,早已匆匆拔營離去,不知上游是否下起大雨,就怕水位突然的升高,阻斷回程的路,循著疊石路徑,我們也加快腳步潦溪。
不斷崩解的小石塊,掉落堆積在山壁下方形成一座小山丘。
(14:40)
一路趕回溫泉池,雨稍停、心稍安,腳有點不聽使喚了,來泡泡腳,休息一會。溫泉池遠離山壁的另一頭,是溫泉的泉源所在,水溫約在50度。
再看看這隻活靈活現的百步圖騰,日夜守護著溫泉池。
沿途還有幾處天然的岩穴,應該都是流水沖刷而成。
右側岩塊,尤如一隻巨獸,正虎視眈眈的注視著我們。
礫石灘上路漫漫,雖已安全,卻腳步沉重。
潦溪是為了探祕,潦溪是為了回家,一樣的潦溪,二樣的心情。
(16:40)
終於看到古人仁橋了,再努力一會,就可回到車上了。
(16:50)
回到停車場,俯看隘寮北溪,溪水看似平靜,實則澎湃,就如同我的心一般。
車子往上攀升,回到台24線上,俯瞰大武部落已落在霧雨中,離開的正是時候,真是萬幸!
後記:
1.2017年至今未下過雨,台南已準備限水,根據氣象局的預報,今年首批鋒面將於11日抵達北台灣,霧台要到下午才會有零星的降雨,降雨機率為40%,趁著雨前空檔,順利完成哈尤溪探祕。
2.哈尤溪探祕,屬於枯水期限定,10月到隔年4月的乾季是最佳季節,雨季勿冒然前往,安全第一。大武社區發展協會有提供吉普車服務,單人一趟來回費用1200元(附中餐便當),可要提早預訂。
3.行走溪床,全無遮蔽, 如果是大太陽下,可能會很吃不消,要注意防曬。岩體多破碎,容易崩落,也須特別留意落石,遠離危險岩壁。
4.由停車場來回哈尤溪七彩石壁,距離約32公里,需時9~10小時,要計算好腳程及回程時間。
我的足跡:
P.S 本足跡並未走完全程。
延伸網頁: